网络建设方案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最新9篇

2024-04-11 12:46:37

要使网络能正常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首先要保证网络的硬件、软件能正常运行,然后要保证数据信息交换的安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小编山仔给大伙儿整编的9篇网络建设方案的相关范文。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一

一、宽带网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近年来,宽带网络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推动着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一轮浪潮,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就业机会、支撑科技产业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基石。首先,宽带网络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产要素和扩大信息消费的基础平台,加快向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经济运行各环节渗透,并孕育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信息消费热点。其次,宽带网络已成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是聚集全球科技资源、推进协同创新的新平台。第三,宽带网络已成为政府改善民生服务和宣传先进文化的新载体,通过宽带网络提供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已成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方式。第四,网络空间竞争形势日趋复杂,信息安全挑战日益严峻,高速安全、自主可控的国家宽带网络,是构筑网络空间竞争优势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

从世界范围看,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已成为共识。截至2012年底,超过127个国家和地区并实施了宽带国家战略,把加快宽带网络发展作为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先导领域,力图通过战略指引,统筹政府和市场力量,加大政策扶持。从我国情况看,近十年来,我国宽带网络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能力不断增强、用户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储备和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宽带网络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宽带应用不够丰富、宽带产业链上游环节对外依存度较大等问题,既不能满足在国际竞争中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的外在需要,也不能满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为此,亟需在国家层面启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动我国宽带网络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二、《战略方案》基本考虑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为科学统筹和系统推进我国宽带网络建设、服务应用和产业发展,201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原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启动了《战略方案》的编制工作,组织成立了“宽带中国战略”研究工作小组及专家组。此后根据研究需要,工作小组又增加了交通部、环保部和原铁道部三个部门。在组织座谈调研、深入研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工作小组和专家组历时1年半时间,形成了《战略方案》。

《战略方案》根据国内外宽带网络发展形势和现状,提出了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措施。

(一)关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战略方案》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以支撑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为着力点,深化宽带网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二是坚持政府统筹引导。发挥政府战略引领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宽带网络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导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宽带网络建设和投资模式。四是坚持产业链协调发展。紧抓网络建设、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安全保障等关键环节,推动网络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基于上述考虑,《战略方案》提出了应坚持的五个原则,即: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网络建设与应用服务相结合、网络升级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宽带普及与保障安全相结合。

(二)关于战略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时间表。在编制过程中,《战略方案》注意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指导意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保持有效衔接,也充分参考了《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行业规划,以及美、欧、日、韩等国家或地区宽带网络发展规划。结合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经过详细评估和科学测算,提出了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并细化为3个发展阶段、5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战略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到2020年,我国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战略方案》在宽带网络覆盖、网络能力、应用水平、产业链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战略方案》将我国宽带网络2013-2020年发展进一步细化为全面提速阶段(到2013年底)、推广普及阶段(2014-2015年)和优化升级阶段(2016-2020年)三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发展要求,发展任务也各有侧重。

(三)关于重点任务。针对我国宽带网络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战略方案》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区域宽带网络协调发展。针对当前我国区域和城乡宽带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同地区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二是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针对当前我国宽带速率整体偏低的情况,提出要加快骨干网、接入网和网站等多个关键环节的优化升级,提升网络总体性能。三是提高应用水平。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要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建设、应用普及等方面深化宽带应用。四是促进产业链不断完善。通过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品产业化、智能终端研制和支撑平台建设等,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自主能力。五是增强宽带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通过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构建应急通信系统和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等措施,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为落实各项任务,《战略方案》以专栏的形式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将组织实施的具有重大引导作用和示范意义的7项工程。

三、《战略方案》提出的主要政策措施

《战略方案》在政策措施方面的总体思路是,在首次明确宽带网络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基础上,以整合利用好现有促进宽带网络发展的各类政策为主,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加强政策法规文件的衔接协调,同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激发产业链发展活力,针对市场失灵领域,推动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明确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缩小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围绕这一思路,《战略方案》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以确保实现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目标。

(一)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宽带网络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这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突破,将宽带定位于与水、电、路等同等地位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为我国宽带网络后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各界对宽带网络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凝聚多方合力,共同推动我国宽带网络加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在国家层面成立“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协调小组,加强横向跨部委及纵向跨中央地方两级的组织协调,同时,要求各地将宽带网络发展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在宽带网络发展上的超前规划部署,并与地方发展做到有效衔接。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针对我国城乡区域宽带网络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战略方案》提出了多项财税优惠政策,争取多渠道投入。如提出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将宽带网络建设和运营纳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完善电信业增值税抵扣机制;优化基础电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机制等。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将有效加快西部和农村地区宽带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战略方案》提出多项措施,以进一步健全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环境。在市场准入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推动形成多种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在规范市场行为方面,保障宽带网络在住宅小区及机场、高速公路、地铁等公共服务区域的公平进入。在推动开放竞争方面,提出建立网间互联带宽扩容长效机制,保障网间互联畅通。

(五)进一步规范建设秩序。针对宽带网络建设和改造难等问题,《战略方案》提出要将宽带网络建设纳入各地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落实住宅小区宽带网络设施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等两个强制性规范,实现规划、建设和验收三同步。公共设施场所应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网络设施要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

此外,《战略方案》还在频率资源规划、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如制定频谱中长期规划,明确无线频谱综合利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创新宽带网络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公共政策与规则的制定等。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二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到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过去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这种主要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其涵盖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第三,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必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1.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3.档案的标准和规范建设。标准规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使用等,逐步形成关于中国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

4.档案信息化的应用系统建设。这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关系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5.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档案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途径

应该遵循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改进思路,从各方面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1.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大致包括档案馆库房建设、档案馆馆藏建设、检索工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专兼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及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等等。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2.加快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从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并有很强的包容性。

3.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i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在一些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了;二是光盘存贮服务。由于光盘具有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用于档案信息全文检索、查询服务;三是现代通讯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邮电信息网络等,将档案信息出去,使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四是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档案信息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公用信息网、国家公用信息网和国际公用信息网进行服务;六是视听传播服务。运用电视网、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等制作档案信息,并向公众。

4.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档案部门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应加大培训内容中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注重信息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适当增加档案现代化管理课程的课时。

5.加强电子档案归档管理。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关联性,如果不在制度上和文件管理要素上对业务系统提出要求,比如提出元数据要求,就可能使业务系统自然生成的电子文件无法长久保存。所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的整体系统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国的电子文件管理中提出的全程管理、前端控制思想,就是对这种理论的合理诠释。但是,档案有档案的价值取向,对电子文件的管理要素的控制,不能取代对档案价值的判断和对文件的取舍。特别是在信息膨胀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正在积极建设网络文件中心。这种热潮的基本出发点是,对分布在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中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管理,有的采取集中存储、集中利用的模式,有的采用备份中心的模式,有的采用存储目录、逻辑归档的模式。网络建立的广泛联系,为各种模式都提供了支持条件。无论是物理集中,还是逻辑集中,电子文件中心都不能以文件的集中取代文件的档案化过程。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出现电子文件的大量堆积的局面。无论采用何种理论模式作为指导,在电子文件运动整体环节中都不能取消“档案化”的环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概念正逐渐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城市建设包括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城建档案馆作为一个城市建设信息中心的基地,主要负责接受和保管城市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照片、录像等各种载体的档案和有关资料,并将接收入馆的各种城建档案资料分类、整理、分析,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但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建各部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产生的各种档案,除了传统载体的档案外,还有大量的电子文件,许多工程图纸也直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电子文件中,我们不能再按原来的方式去整理、保存这些新形式的城建档案,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已不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建设的时效性以及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需要,必须加快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

二、数字化档案馆的功能和优点

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与传统城建档案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他的馆藏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以数据库为档案存储中心,在网络上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立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因此决定了它将弥补传统档案馆的不足而长期存在。第一,在城建档案信息的加工方面,传统城建档案馆馆藏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处理,成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生成适合机检、机读的信息目录和档案参考资料,数字城建档案馆还可以将经数字化的深层次编研成果融入数字信息资源库,并在网上,为人们提供快捷的服务。第二,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将以数字形式存在于档案馆这个“信息空间”中,通过网络,用户可以方便的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档案里的信息资源共享。第三,在信息传递方面,数字档案的服务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标准规范的信息传递。第四,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数字城建档案馆可与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进一步丰富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三、建设数字化档案馆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在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从理念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必须解决一系列的关键问题。一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二是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城建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三是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问题,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等基础性问题必须有法律依据彻底解决电子档案的接受与管理问题。否则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四是重视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四、加快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

数字城建档案馆不仅是对纸质档案、照片档案等档案形式的简单数字化,也不仅是对档案工作流程的计算机化,而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坚持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力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使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跟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一)加大投入,抓好软硬件配套建设。

数字城建档案馆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上建设空间数据库和应用服务系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因此,必须加强城建档案馆内部的办公环境、现代化库房及网络建设,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做好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以适应数据录入、管理和输出的需要,适应城建档案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重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主要指馆藏传统(纸质)数字化和办公自动化条件下新产生的电子档案的接收管理工作。在数据库建设中要遵从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有合理的结构,便于维护更新,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加工性和可移植性。对传统(纸质)档案要进行规范化的有序整理,要做好城建档案的著录标引工作,对城建档案进行标准化的著录,为档案数据通讯、网络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为各城建档案部门开展信息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条件。对于过去收藏的声像档案资源和其它相关资源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它们转化为数字存储。

(三)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

当今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通过网络这个公共信息平台,建立起城建档案馆的公共信息库,跟上时展的步伐。要在建好档案馆内部网络的基础上,逐步使档案馆“网络社会化”,使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搭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不断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档案信息服务。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四

一、宽带网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近年来,宽带网络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渗透,推动着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一轮浪潮,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就业机会、支撑科技产业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基石。首先,宽带网络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产要素和扩大信息消费的基础平台,加快向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经济运行各环节渗透,并孕育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和信息消费热点。其次,宽带网络已成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是聚集全球科技资源、推进协同创新的新平台。第三,宽带网络已成为政府改善民生服务和宣传先进文化的新载体,通过宽带网络提供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已成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方式。第四,网络空间竞争形势日趋复杂,信息安全挑战日益严峻,高速安全、自主可控的国家宽带网络,是构筑网络空间竞争优势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

从世界范围看,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已成为共识。截至2012年底,超过127个国家和地区并实施了宽带国家战略,把加快宽带网络发展作为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先导领域,力图通过战略指引,统筹政府和市场力量,加大政策扶持。从我国情况看,近十年来,我国宽带网络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能力不断增强、用户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储备和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宽带网络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宽带应用不够丰富、宽带产业链上游环节对外依存度较大等问题,既不能满足在国际竞争中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的外在需要,也不能满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为此,亟需在国家层面启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动我国宽带网络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战略方案》基本考虑

(一)关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战略方案》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以支撑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为着力点,深化宽带网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二是坚持政府统筹引导。发挥政府战略引领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宽带网络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导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宽带网络建设和投资模式。四是坚持产业链协调发展。紧抓网络建设、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安全保障等关键环节,推动网络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基于上述考虑,《战略方案》提出了应坚持的五个原则,即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网络建设与应用服务相结合、网络升级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宽带普及与保障安全相结合。

(二)关于战略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时间表

在编制过程中,《战略方案》注意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指导意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规划保持有效衔接,也充分参考了《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行业规划,以及美、欧、日、韩等国家或地区宽带网络发展规划。结合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经过详细评估和科学测算,提出了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并细化为3个发展阶段、5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战略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到2020年,我国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战略方案》在宽带网络覆盖、网络能力、应用水平、产业链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保障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战略方案》将我国宽带网络2013—2020年发展进一步细化为全面提速阶段(到2013年底)、推广普及阶段(2014—2015年)和优化升级阶段(2016—2020年)三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发展要求,发展任务也各有侧重。

(三)关于重点任务

一是推进区域宽带网络协调发展。针对当前我国区域和城乡宽带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同地区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二是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针对当前我国宽带速率整体偏低的情况,提出要加快骨干网、接入网和网站等多个关键环节的优化升级,提升网络总体性能。三是提高应用水平。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要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建设、应用普及等方面深化宽带应用。四是促进产业链不断完善。通过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品产业化、智能终端研制和支撑平台建设等,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自主能力。五是增强宽带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通过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构建应急通信系统和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等措施,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为落实各项任务,《战略方案》以专栏的形式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将组织实施的具有重大引导作用和示范意义的7项工程。

三、《战略方案》提出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宽带网络的公共基础设施属性

这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突破,将宽带定位于与水、电、路等同等地位的公共基础设施,这为我国宽带网络后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各界对宽带网络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统一的问题,凝聚多方合力,共同推动我国宽带网络加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

在国家层面成立“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协调小组,加强横向跨部委及纵向跨中央地方两级的组织协调,同时,要求各地将宽带网络发展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实现从中央到地方在宽带网络发展上的超前规划部署,并与地方发展做到有效衔接。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针对我国城乡区域宽带网络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战略方案》提出了多项财税优惠政策,争取多渠道投入。如提出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将宽带网络建设和运营纳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完善电信业增值税抵扣机制;优化基础电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机制等。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将有效加快西部和农村地区宽带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制度环境

《战略方案》提出多项措施,以进一步健全我国宽带网络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环境。在市场准入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推动形成多种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在规范市场行为方面,保障宽带网络在住宅小区及机场、高速公路、地铁等公共服务区域的公平进入。在推动开放竞争方面,提出建立网间互联带宽扩容长效机制,保障网间互联畅通。

(五)进一步规范建设秩序

针对宽带网络建设和改造难等问题,《战略方案》提出要将宽带网络建设纳入各地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落实住宅小区宽带网络设施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两个强制性规范,实现规划、建设和验收三同步。公共设施场所应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网络设施要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

此外,《战略方案》还在频率资源规划、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如制定频谱中长期规划,明确无线频谱综合利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创新宽带网络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公共政策与规则的制定等。

四、“宽带中国”战略将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五

关键词: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问题;策略

1档案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档案事业发展也面临着特殊的形势,档案信息化在档案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开展,但在理论体系方面尚不完善,档案信息化的含义尚不确切,尤其是单纯将档案信息化看作是计算机化或网络化的想法,具有一定片面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需要观念上的更新以及人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不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需要以软硬件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并且该基础设施应当具备高性能,从而对现代信息技术加以科学化利用,全面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果。但就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电信设备、网咯设施以及计算机的普及率有限,网络流量明显超出实际数据通信能力,但网络信息资源传输较慢,局域网络有待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利用。单就档案网站的建设来说,虽然全国有数百个档案网站,但其与成熟的档案网站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行业体系。档案网站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快速发展,比如档案网站专业性很强,搜索引擎少,网站查询困难,相关链接少等。目前,档案网站的档案业务信息交流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用于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档案信息化。因此,我们应逐步普及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2.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档案信息化的规范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例如我国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档案数据库互联的工作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档案网站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的标准规范有待提高。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还存在很多的空白与不足,已有的规范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3.1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质量,应当对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的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加以科学化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加强网络档案馆的建设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数字档案馆的专业性,切实提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率,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需求。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3.2积极引进技术与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需要以专业性人才以及现代化技术作为可靠的支持,并且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方能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确保其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具备档案信息管理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措施,并加强人才管理,激发工作人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从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3.3全面提高档案数字化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档案存在大量的纸质档案,而将这些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资源,使之符合信息化网络环境的要求,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加快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在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纸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推进档案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应当对现代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加以科学化应用,通过所有档案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现,完善档案信息服务,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实际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作者:谭丽嘉 单位: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勘察院

参考文献

[1]程荣。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6(8).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六

更加敏捷、开放的网络架构转变所能带来的价值被业界不断验证,运营商正在积极采用SDN/NFV技术作为5G网络的基础。通过全面云化,运营商与各大厂商正在为未来升级到5G探索一条提前布局、平滑过渡的升级路径,加速推进面向商业应用以及云架构的5G网络。

在MWC2017,从网络云化所需的设备、平台、解决方案等方面,看看产业链为构建云化的、5G就绪的网络架构都备下了什么课。

电信级基础设施匹配云化需求

在MWC2017,运营商从网络到云端的根本性的改变全面呈现。网络转型正在全球范围展开,采用基于SDN/NFV技术,建设与网络转型需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产业兑现5G承诺的关键一步,国内外运营商与厂商带来了全新的电信级基础设施。

中国电信:NFVi Rack V1.0样机

中国电信与英特尔联合展示了由中国电信提供的基于英特尔机架规模设计(RSD)的NFVi设备NFVi Rack V1.0样机,可在单一机架解决方案中,提供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多厂商硬件管理等功能。这一具备电信级NFV特性新型NFVi专业设备,可以广泛部署在各种网元和应用场景。据了解,通过英特尔RSD,该设备能够动态地分配机架资源,以便管理NFVi负载和各类网络流量;硬件功能感应和EPA等其他功能提供了负载均衡的工具;通用接口DMTF的Redfish API实现跨多厂商硬件之间的管理。据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在转发性能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未来将在BRAS、IMS等更多网元部署,加速网络虚拟化转型。

中兴通讯:下一代IT BBU产品

中兴通讯在巴展期间正式面向5G的下一代IT基带产品(IT BBU)。这一产品由中兴通讯与英特尔联合创新,是首个基于SDN/NFV的5G无线接入产品。据了解,IT BBU能够同时兼容 2G、3G、4G、Pre5G网络,支持C-RAN、D-RAN以及5G CU/DU,具备强大的面向未来演进的能力。新一代模块化基带处理平台,基于Intel架构,具有高容量、高集成、多模灵活组网等特点,能够更灵活地承载丰富多样的网络软件功能,支持垂直业务和多场景的灵活部署。IT BBU未来能够支持4G、5G混合组网,有效保护运营商投资。

为网络转型提供全面引擎

在MWC2017各大厂商的展示中,我们能够看到涵盖无线接入网云化、核心网云化、网络边缘云化、无线空口云化等网络转型各个关键环节的解决方案,为运营商网络转型提供全面引擎。新的网络云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华为:All Cloud Network

朵朵白云下的全景展示标榜着华为的主题。华为本次展出了全云化解决方案,从接入侧诸如CloudAir、CloudRAN、CloudFAN等云解决方案,到边缘节点云化解决方案CloudEdge,拓展到核心节点云化解决方案CloudCore,以及云化承载网解决方案CloudMetro和Cloud DCI,网络云化的布局已现雏形。

华为最新的CloudMetro云城域网解决方案,包含上层的云化引擎和底层端到端分片网络的新型网络架构,瞄准4K/VR等新兴技术给运营商带来的商业机会。

诺基亚:云化分组核心网

面对5G时代大规模接入和多样化的需求,诺基亚不断加大对其云化分组核心网的投资力度,并在巴展前带来其增强型云化分组核心网解决方案,让固网及无线技术能够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投入使用,推动运营商及多个垂直市场的超宽带及物联网服务交付。

该方案通过采用原生云架构,包括软件解耦、具备状态高效的处理能力且结合了公共数据层的功能软件构件及网络切片等,对其云化分组核心网进行了重新构建,并通过集中式与分布式部署,实现了巨大的可扩展性、性能、灵活性及可靠性。还包括全新的3GPP R13蜂窝IoT(CIoT)功能集和新的功能。

基础架构加速网络创新

从芯片源头加速构建5G能力,MWC2017上,厂商带来更多开放架构平台,为构建未来网络架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断推动性能优化,加速网络创新。

英特尔:面向5G网络的产品套件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七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确保安全”的基本原则,把市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继续加大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化、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不断提升数字档案馆管理水平,实现档案资源互联共享,全面提升档案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步骤及要求

(一)数字档案馆初步建成

馆内档案管理系统各项功能进一步完备,馆藏存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完善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和重要全宗全文数据库建设,实现馆藏存量档案数据的异质和异地备份。

开通市档案信息网,在互联网上实现局(馆)政务信息公开、档案法规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开放档案查询、档案公布、档案资料征集等功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在市档案馆文档中心建设功能完备、服务方便的政府信息查阅中心,通过链接政府信息公开网实现在市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政府公开信息,不断提高为社会各界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服务水平。

(二)馆室一网式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以电子政务平台为依托,逐步完成连接市档案馆和市直各单位档案室的一网式档案管理系统平台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实现预归档电子文件整理、归档、移交等过程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实现网上业务咨询和指导,做到馆室一体,文档一体。建成电子文件中心,实现电子文件的同步接收、管理、归档、备份和查询利用。

(三)实现省、市、县三级馆际互联互通

在完成馆内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和馆室一网式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省档案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馆实际,开展与省、县两级馆际互联互通的试点工作,并逐步实现省、市、县乃至乡镇档案网络全覆盖互联共享。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完善应用服务器配置架构建设。局域网上通过新增置服务器与原有服务器集成配合,实现应用服务器的双机热备架构,政务网上通过购置双应用服务器实现热备架构,确保局域网和政务网上各应用系统软件运行的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要求。在后期建设上,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逐步细分服务器负载角色,科学分离各应用系统的逻辑层和数据层功能,并由不同角色服务器承载,最终形成结构科学、配置合理、角色明确、数据安全、性能稳定的服务器集群。

2、加快完善数据存储设备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根据业务数据增长情况适当增加和扩展存储器的有效容量,配置数据备份设备,在现有局域网IPSAN海量存储设备基础上,增加备份存储阵列或备份磁带库。新增政务网IPSAN海量存储设备,根据业务需要科学确定初期容量,满足馆室一网式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需求。

3、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好馆藏存量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及配合实现省、市、县三级档案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根据省档案局统一部署要求,配置相应的网络交换机、防火墙等配套设备。

4、加快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维护暨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根据档案业务拓展需要,适当增加购置业务用计算机、触摸屏等终端设备。做好现有网络交换设备、应用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UPS电源设备易损耗零配件的更换保障工作。

(二)抓好档案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

1、尽快完善多种类型数据库建设。在馆藏存量档案全部数字化基础上,同步完善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和重要全宗全文数据库建设。

2、拓宽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渠道和方式。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进馆,市直单位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时,要实行纸质档案与机读目录、全文数据库同步移交。继续做好《新闻》视频的复制备份和二次编研开发工作。

3、加快基础数据库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根据馆藏档案特色和社会需要,围绕社会热点、公众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建立诸如人名、主题词等专题目录数据库,提高信息的检索效率。探索开展民生档案数据库、农业农村档案数据库、重大建设项目数据库、城市记忆工作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建设。细分多媒体数据库,按照不同媒体格式(照片、录音、影像等)分别建库。提高全文数据库的自身质量,通过优化多层PDF文本层,提高文本层所含文本信息的准确率来提升全文检索的查准率,降低信息的遗漏率。

4、做好数字档案信息开放鉴定工作。各市直单位要在向档案馆移交电子文件前做好文件开放等级的划分工作,市档案馆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文献保密等级对馆内电子档案全文进行逐级鉴定,并实现对社会开放,确保不同等级的档案信息在不同网络平台的开放利用。

5、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根据省局对省、市、县三级馆际互联互通的实施情况,先期做好我市与县两级馆际互联互通的试点工作,通过馆际网络互联,促进全市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6、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备份工作。做好档案信息资源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根据我馆信息化建设推进情况,结合省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适时做好我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与省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对接,实现我馆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异质备份工作,加大档案资源数据的光盘备份,并定期检查备份数据质量,及时补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p#分页标题#e#

(三)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1、市档案信息网站

完善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强化档案信息网站的在线服务功能建设以及网站的宣传功能、交流功能和教育功能建设,充分发挥档案网站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功能。

2、馆内档案管理系统

在对馆内档案管理系统初步试用的基础上,发现总结操作使用上的不足之处,完善系统功能,在市档案馆先期建设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先进完善的馆内档案管理系统。

3、馆室一网式档案管理系统

依托政务网络平台,开发部署馆室一网式档案管理系统,使数字档案馆和市直各单位数字档案室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现网上的档案业务指导、归档统计等功能。

4、电子文件中心管理系统

借助馆内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电子文件管理功能,实现电子文件的管理、检索和利用。通过局域网在文档服务中心进行可控检索查阅。探索试验我局政务网馆室一网式档案管理系统与市政府一网式协同办公系统的对接,实现电子文件同步备份到档案馆电子文件服务器中。

(四)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加快档案信息化规范制定,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省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省数字档案馆建设规程》和《省数字档案室建设规程》等标准规范,在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研究制定《市电子文件管理办法》、《市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等一批我馆急需和实用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并切实贯彻执行,以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可操作性、数据交换、规范管理、资源共享。

(五)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安全防范意识。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工作中,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非公开的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互联网。

2、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要逐步健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严格制定和落实档案信息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加强对档案管理用终端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对档案数据的保存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符合国家的安全保密规定,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安全。

3、加强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保障。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等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符的防范对策,并采用防火墙、数据容灾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档案网络安全措施。在不同网络平台和设备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网络设备安全保证、数据安全保证、操作安全保证和身份识别等安全措施。档案部门的内部局域网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要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信息化工作部门、财政部门的支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我市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我市信息化发展相适应,并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建设。

(二)组织保障,科学推进。局(馆)安排专人或条件成熟时成立专门科室来负责研究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技术理论,运维有关信息化软、硬件应用系统,积极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转变。要根据档案信息化整体推进要求,切实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需经费。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网络实验室;现状;方案;规划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具备网络配置、网络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校,如何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网络配置能力已经成为网络教学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学生网络方面的动手能力,在网络实验室里对设备进行配置的优良教学方案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也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起关键作用。

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设备的配置实训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学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原理,掌握了网络互联与实现的配置技术,才能为今后的就业、学习、研究网络奠定基础。

1网络设备配置教学现状

1.1强调实践,忽视理论

网络技术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占很大比重,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在授课中往往片面强调实验和动手的重要性,忽略理论作为技术研究与学习基础的事实,忽视理论知识对实践动手调试的前期指导、规划和分析作用[1]。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能建立清晰的网络技术知识理论体系。

有的教师甚至将几个特殊案例的实践动手调试作为网络互联与实现配置教学,根本不对网络理论知识作相应阐述,教学中即使涉及必须要用到的网络技术原理内容,也只是偏重实验环境下的教学,这样做,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1.2追求硬件高配置,忽视规划软指导

在开设网络技术课程时,过分追求高配置实验环境,投入过多资金建网络实验室,大量购进先进网络硬件设备,却忽视实验教师的网络规划、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软指导,没有真正理解网络是研究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学科,计算机的思维模式只能是遵循人的思维模式的真正含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项目分析与规划,学生拿到实验后,仅靠直接动手调试,用几条简单的命令去解决一个网络技术问题,这样的思路如何能达到深层次学习网络的目的。

1.3重就业比率提高,轻就业形势分析

调查统计显示,大多数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泛,91%以上的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能找到工作。但是,深入了解其从事的工作岗位后,我们发现他们中在网络技术岗位上从事局域网管理与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站程序设计及开发等工作的人员不多,80%以上网络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是在从事计算机销售与售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工作,他们处于计算机技术人才链的低端,就业质量可想而知。[2]其原因在于高校学科体系培养模式的课程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特征不明显,只注重单点知识的培养,忽视综合实用技能方面的培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差,不能胜任网络技术工作。

2网络设备配置教学方案改良思路

2.1对网络实验室硬件设备的建设改良

在进行网络实验室硬件建设时,应注意合理规划,不仅考虑满足建设需要,还要密切关注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态势,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现成的校园网平台和合理的资金去建设网络实验室,使建成后的实验室能使用高校原有的计算机作为网络调试终端,既能满足在本地实验室进行网络实验,也能通过校园网络远程登录后经认证进入对网络设备进行调试。[3]按此要求,每个网络实验室可以建成能同时满足42人至56人进行实验的网络平台,按需配备6至8组独立的实验平台,每组实验台至少配有2台2层交换机、2台3层交换机、2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1台无线接入设备、1个VoIP语音模块和至少两个高速异步串口模块。达到每个实验台既可单独进行相关的实验,也可以配合其他平台进行实验,完成更为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验。

2.2对实验教材、实验方案配备的思路改良

每门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有专门的教材、方案,包括实验项目具体名称、实验详细内容、每次实验所需硬件设备、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人员分工和实验详细规划、设计思路等。利用这些内容丰富的专业实验教材或资料手册,对每个实验的教学目的、实验真实环境、实验所需用到的设备、实验设备间如何连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验证等内容进行实验的开展。也可将该门学科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教学资料汇总成册、编录成书,按照其教授的实验内容、详细的实验方案来作为实验用书,让学生充分利用书中经过无数次实践的组网方案进行实验。

2.3对网络设备配置实训时间的安排布置改良

实训课程尽量与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同学期进行,这样便于理论指导实践。尽量不采取先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后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实训的教学方式,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如果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在实训课上,他们就会很快编写出实现步骤、调试命令,从而更有兴趣去学习下一节的课程。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掌握得不好,实训课就会反映出来,这会促使他们回过头来重新拿起课本学习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完美结合,它可以提高学生理解网络、调试网络的能力,最终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对高水平师资的培训力量、培养力度改良

我们应选用既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调试能力的教师担任网络设备配置实训教师,以便学生得到充分的指导。因为,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规划、网络分析,学生理论搞懂了,实践起来才能得心应手。[4]同时,我们还选用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调试的教师,用其丰富的经验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从而节省学生宝贵的实践时间。

3网络设备配置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让学生对网络设备配置有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组网、互联与设备配置实训进行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组网整体技术。参照此要求,我们按组网步骤将教学方案设计分为以下几方面。

3.1组网基础教学方案设计

从目前较常用的星型网络拓扑着手设计教学方案,其涵盖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改变以往传统组网基础先从理论着手进行教学的顺序,转而按上述教学内容、学时、教学方式教学,让学生从对网络完全不了解过渡到对网络有一个浅层次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组建一个小型计算机网络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有哪些,对最基本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做到能按不同标准做出T568A、T568B线序,掌握网卡的安装,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的参数配置,基本认识清楚计算机网络基本运行环境,这对下一步具体开展网络设备配置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3.2交换机教学方案设计

从交换机的应用角度着手,设计教学方案,方案分为基本配置与高级配置实验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如下表2所示。

按上述内容进行分设备单项教学,让学生实际操作实训,达到掌握交换网络中最常用的设备――交换机配置技术,从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着手,进一步划分VLAN,掌握生成树协议操作,实现交换机的端口聚合,安全认证等技术,对实现与路由器设备的互联作好配置技术准备。

3.3路由器教学方案设计

从路由器在网络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着手设计教学方案,方案分为基本配置与高级配置实验内容,涵盖的教学内容如下表3所示。

在交换机设备配置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继续通过单项设备路由器配置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网络建设中较重要的设备――路由器的配置技术,熟悉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广域网协议的封装以及PPP PAP、PPP CHAP协议的验证等内容,为下一步交换机、路由器设备互联形成真正的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做好全面的技术储备。

3.4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对单个网络设备进行逐一教学,在掌握了其基本配置内容后,结合运用交换机、路由器网络设备进行组建交换三级网和路由三级网,在此基础上进行来自实际典型应用案例的综合实验教学方案设计,[5]如组建某大型企业网络。首先,我们会告知学生该企业的相关情况――有多少人使用网络、组织机构如何、地理分布情况怎样、管理水平能力高低、网络应用服务多少等内容,让学生根据这些背景,运用所学知识,去规划、设计该企业的网络需求与网络拓扑结构。

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做到综合运用网络实验室里的网络设备,了解搭建的实际网络环境,全面掌握整个网络组建的技术原理、实验功能、实验拓扑,清晰地掌握网络设备的实际配置,利用掌握的综合网络技能知识去优化这个网络,让整个网络性能发挥到极致,由此达到学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结语

作为承担网络技术应用人才培养重担的普通高校,应该合理设计网络设备配置教学方案,在网络实验室的实验环境中与真正的网络建设接轨,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进行搭建、调试、配置网络,让学生更直观、全方位地了解各种网络设备的应用环境,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直至完成整个综合实验过程,形成清晰的网络工程项目设计思路。[6]我们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利用理论知识由上至下地去分析网络规划、设计与调试,并提高自身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成为符合网络一线需求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师范专科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应对措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14(2):20-22.

[2] 胡亮,徐高潮.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教学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2(S2):155-157.

[3] 崔贯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方案探讨[J].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06,10(5):19-21.

[4] 徐炜.网络实验室:轻松上大课[J].中国教育网络,2007,11(1):9-12.

[5] 陈康.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实践[J].正德学院学报,2006,14(6):47-50.

[6] 福建星网锐捷.锐捷网络实验室解决方案综述:网络实践教学专家[EB/OL].(2006-12-05)[2010-10-10]. . cn/plan/Solution_one.aspx?uniid=af03f8d9-ff2a-4a5c-826b-4bc5e0c876cd.

Teaching Programs of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with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YANG L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Baoshan College, Baoshan 678000, China)

基础网络建设方案 篇九

1.1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先进的数字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数字化高校档案馆是在传统档案馆的馆藏、分类、查询等固有的模式基础上,借助广泛普及的计算机与通畅无阻的网络,充分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档案馆。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引入档案领域,实现了档案资源的科学保护与资源共享。因此,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依托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网络。而现行高校档案馆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

(1)硬件基础设施缺乏

许多学校在硬件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必要设备的购置尚存在问题,使构建完整数字化体系的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使得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留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2)数据库建设落后

许多拥有丰富馆藏资源的学校,在其数据库中却只现其馆藏之冰山一角,内容极其稀少,种类极其贫乏,数据库检索途径单一,有些甚至不能提供检索途径。数据库根本不能发挥其网罗档案资源供用户搜索利用的功能,成为了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度的浪费。

(3)网络建设落后

网络建设落后,网络故障频出,为广大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对于网络资源也未做到充分的利用,资源链接匮乏,严重影响了资源共享的程度,大大的违背了数字化建设扩大资源共享面的初衷。

1.2人才匮乏与激增的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

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数字化建设的建设、更新、维护与升级与普及都与人才息息相关。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传播技术及档案管理知识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档案馆的建设。但是目前这种综合人才十分缺乏,往往存在着专业计算机人才不懂档案管理,而档案管理人才又不懂计算机的尴尬处境。高校档案馆缺乏对档案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引进外来人才的意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

1.3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方便资源的利用

但是往往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数字化档案馆的资源浪费。例如,在许多学校的数字化档案馆中对于档案信息数据的资料范围、检索途径、索取方式都缺乏必要的说明与介绍,使同学们面对海量的信息无从下手,最后不得不选择放弃,这大大的减少了数字化档案馆的使用人数。同时因为缺乏专人负责对数字化档案馆的答疑工作,出现问题时用户往往只能放弃利用档案馆而另寻他法。

2反馈机制不健全与完善数字化建设之间的矛盾

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必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完善,这就需要及时与用户沟通,不断采纳意见并积极改进。但是目前很少有高校能做到反馈机制健全,因而阻断了与用户之间有效的沟通。也因为不能及时的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所以很难能取得用户的支持与信任,又是得档案馆的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3.针对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相关问题的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适当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经费的投入不仅包括网络通讯设备、服务器、处理设备的购置,还应包括软件设施的完善。数字化档案馆在满足档案的利用与管理的同时,还应注重数据库的完善构建。首先,数据库的内容要能很好的反映馆藏书籍的内容,并及时填充新近书目与档案资料,做到数据库内容丰富翔实,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其次,信息检索要更加智能化,不仅能够分类查询,还应能够根据相关要素进行查询,以达到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的目的,从而最大程度地方便用户的使用,使用户能够在海量的资源面前不再茫然。再次,要充分利用资源链接,最大程度的扩大资源共享面,使用户能够以最方便、便捷的方式搜寻到其所需的最全面的资源。

3.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承担者档案馆的建设、更新、维护与升级,更承担着指导用户如何利用数字化档案馆等普及工作,而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要求。因此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能熟练运用检索方法、懂得相关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并具备沟通技能的综合素质人才。要想推进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就必须要大力优化档案馆成员的知识结构,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大量引进外来人才,为档案馆建设补充新鲜血液,从而逐步提高档案馆的管理的水平。对于档案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定期进行考核,对于不具备管理资格的成员要坚决予以剔除,充分保持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先进行。

3.3强化使用推广

高校档案馆的基础建设程度和水平质量,需要由用户来认可,只有用户满意的档案馆才是馆建的基础所在。高校档案馆做为一项基础建设部门,自身的推广程度是受使用范围所限制的,其服务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需要用户的使用来判别。因此,高校档案馆要定位在为用户服务的定位上,加大使用推广的力度。在每一名教职员工或是学员来提取档案时,档案馆通过高效快捷的查访方式以及优质热情的服务态度会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高校档案馆在强化信息建设的同时,主要就是要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档案馆的管理规范程度以及用户的认知层次具有重要的作用。

3.4加强反馈机制的建立

只有通过与用户的及时沟通才能了解其需求,从而更好的完善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而其反馈机制的建立就要借助于有效的沟通平台的建立。为了方便用户与档案馆的沟通,各高校档案馆需调配相关人员专门从事与用户的沟通工作,并将管理员的QQ、MSN、手机、邮箱等有效联系方式,以最醒目地方式标注在档案馆网页上。用户可以通过与管理员的沟通进行数据库使用方法的咨询、对档案馆进行测评或针对有关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管理员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认真予以解答,并将重要问题进行及时的整理与汇总,并向档案馆汇报。接到问题后,各档案馆需通过会议讨论等方式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进行改进。

最新范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通用8篇】04-11

端午节放假通知【最新8篇】04-11

全国各地高考时间表(通用5篇)04-11

校本课程的课程方案设计精选8篇04-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素(通用4篇)04-11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优秀12篇】04-11

体育教育方案精选5篇04-11

优秀三好学生事迹材料【优秀13篇】04-11

妇女节经典祝福语【优秀9篇】04-11

美丽家庭主要事迹最新15篇04-11

149 34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