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优秀8篇)

2024-04-11 10:43:33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8篇信息技术论文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信息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一

【摘要】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学科的教育中来,并且能很好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当采用信息教育手段可以很好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信息技术

化学内容的丰富性以及零散性还是远远地低于其他许多理论性学科的,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难度也不是最大的,因此,只要你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化学这门学科就不会成为让学生头疼的学科,反而能从中得到许多快乐。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好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1.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课件的制作,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大多是简单的口头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显得比较单调乏味,不能很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思维和意识方面都处在一个成长期,所以需要有一个正确合适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提高水平,让他们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化学意识,否则会让他们觉得化学课的学习比较枯燥无趣,也就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课件,以此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由于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PPT展示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简单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给他们播放相关的视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课堂中的相关知识。

2.运用信息技术共享化学资源,丰富学生们的课后学习生活

信息技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富有较强的灵活性,不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空间方面都可以灵活多变,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这一点也是与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大不相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生硬,不能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化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在知识的扩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的教学时,应该建立良好的化学教学资源库。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教师更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优势,将一些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化学知识补充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共享资源的特点,将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给学生进行分享,让他们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可以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动画剪辑视频,通过音乐的强烈节奏和优美的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舒适的感觉,同时也创设了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举个例子,在教学九年级的第二章《制取氧气》这一节的知识时,笔者就首先让学生思考关于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由来,然后给他们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氧气检验的一些基本原理,由于实验教材和场地的不适合性,然后就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给学生播放了关于氧气制取的一个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视频来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由来,以便他们充分地了解方程式的各个组成部分,更清楚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具体操作步骤,接着笔者还利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功能给学生制作了一个知识题库,题库中的内容大都是这一节的课程教学中的内容,让学生对题库中的题进行练习,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加强所学知识,课后的自主练习也能加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后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实验教学视频,形象生动地讲解化学实验知识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由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的,所以教师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在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许多的实验要求比较严格,必须按照缜密的安排和步骤进行,而且许多化学的实验有较长的时长,所以教师是很难做到在现场完成的,只能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就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用到的一个实验工具。初中化学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将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和一些不好现场操作的化学实验做成视频,直观形象地给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即使没有亲自动手做实验,也能知道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过程,方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方面的知识,了解实验的具体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单员的化学教学时,就可以借助一些实验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播放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养成他们不断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常见的金属铁、铝、铜等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化学反应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对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思考,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通过这种的实验视频播放的教学模式,大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弊端,一改以往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和无趣,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增加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

结语: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去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化学题库的创设、化学资源的共享以及化学实验视频等等来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同时也应该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娟。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J].教育周刊,2015.

[2].景宝顺。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育学,2012.

信息技术论文 篇二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各家各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其实就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运用来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这是一项充满动态的活动。随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也正式列入中职院校课程体系当中。所以说在中职院校进行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对于其本质,并非是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如何引进商务活动,又或者商务活动如何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而是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教学理论、作用以及在商务活动中的优势了解掌握才是这门课程开设的真正意义。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关键环节。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关系既不是相对也不是囊括,二者之间的关系好比是汽车与车轮,鸟儿与翅膀,嘴巴与牙齿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使得电子商务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现状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手段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科技设备等辅助教学的过程,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说,在电子商务课程学习中将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内容可以先上传至网络,然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共享的模式来完成学习过程,使得教学效率在根本上得到有效提高。

其次,信息技术成为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存在,通过创设逼真生动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对于电子商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对于电子商务的日常课堂教学来说,同样需要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不断地培养和激发,从而避免其过度依赖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象发生。

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对信息化教学取得的可喜效果进行肯定,首先是课堂气氛的改变,由传统沉闷的教学氛围摇身一变不仅生动而且多彩,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学习心态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学习效率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再者是学习效果的提高,上面说到学生有着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再通过中职生乐于接受的传播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扩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于学生的记忆,根本上减少了不理解不记忆不应用的现象,最后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对教学方案教学模式随时进行调整优化,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师教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发挥。

二、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应用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手段相比其优势十分的明显,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和APP,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定程度提高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地融入相对现实的业务情境中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练习来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作用,并为学生以后上岗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现在中职生经常应用的QQ,微信,微博一类社交软件与学生建立联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即使学生课后有疑问也能做到及时的解答。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对中职生现阶段比较活跃又对网络相对痴迷的特性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课后学习和练习的机会,真正做到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地学习,通过长期的积累达到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

三、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实施

1。教学前。中职生通过教师课程专用微博微信了解课程内容,其实就是课程前的准备工作。由于现在中职生普遍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手机和网络,而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也成了中职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要想与学生拉近距离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将课堂教学内容搬运至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来发布,真正的使课堂翻转起来,达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2。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对合理情境运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带入课程带入课后作业,使得学生可以在切身的情境体会中来思考课程任务,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再分组学习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方案探讨,起到学生所学知识内容共享交汇和其思维不断发散的作用,而对与教师来说可以在学生分享讨论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其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重点难点进行再次强调,从而达成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效果提高的双赢局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成果,虽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但是瑕不掩瑜,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中职院校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应用好信息技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鲍菊芽。浅谈信息化手段在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xx(32):156—157。

[2]梁燕秋。智能手机在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xx(22):49。

[3]吴舟洲。例谈信息化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xx(12):18+23。

[4]金琼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探索[J]。广西教育,20xx(38):120—121+127。

信息技术的应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

信息技术;拼音教学;场景;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并相应降低学习汉语拼音的要求。将拼读音节作为汉语拼音学习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在拼音教学的设计中,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拼音教学中,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拼音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寓教于乐。

一、营造形象的学习场景,建立生活和学习的纽带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六七岁的儿童认知的发展还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的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和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但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知觉思维的支配。因此儿童对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拼音教学要做到生活化,也就是要求教师为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生活环境,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意符号,它难懂、难记、易混、易忘,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会认、会拼、会读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课堂学习的习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加上拼音的学习本身是单调的,学生很难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时间。作为老师,就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音节的拼读要经历“掌握方法———熟练拼读———灵活运用”的过程,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和目的。刚入学的儿童孩好胜,表现欲强,往往把学习、游戏混为一谈,喜欢比比、赛赛、猜猜等有竞争、有刺激的活动。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在拼音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行之有效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动脑、动嘴,还适时地让学生动手,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立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

三、建立双主体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环境是相对开放的,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课件,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以运用网络和同行、专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别人分享,失败的经历和别人共勉。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我们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常运用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声韵相拼时,也可让学生在合作游戏中实践。让学生点击鼠标,将声母和韵母组合,电脑将会发出不同的读音,就像玩游戏一样学习拼读方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由选择声、韵母,共同拼读、互相帮助、互相完善,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量音节的拼读练习。整个学习过程中,有学生的自主活动,又有合作完成任务的实践,省时高效,参与面广,使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拼音学习是学习语文的开始,如果孩子在拼音的学习中是愉快的,成功的,将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根据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儿童的附属驱力在早期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刚入学的孩子学习动机是很简单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的动机就强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拼音教学,营造了一种快乐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从而博得老师的赞赏、家长的认同。家长和老师对他们成功的评价,又成为儿童学习的动机,使儿童更加热爱学习,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新课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运用,成功地突破了拼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四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很多教师也已经开始注意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但在此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就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日后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还直接与国家兴旺、民族繁荣息息相关,因而社会各界以及家长、教师对小学教育质量都保持着高度的重视。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之一,信息技术以其信息容易获得、存储量巨大且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小学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目前部分老师不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强化课堂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将就其应用现状以及应对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1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1.1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些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鼓励学生大量背诵古诗词、成语等内容,重视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掌握而非理解性学习记忆;同时,由于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上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的方式,他们更喜欢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来进行授课,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次要、备用的授课手段,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形成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更无从谈及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提高了。

1.2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学,从而使课堂缺乏互动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在日常的授课环节大量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播放教学视频、课件以及幻灯片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尽管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过度强调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弱化了教师在教学环节的主导作用,从而会让学生有一种在自学课程的感觉;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很难向老师提问做出反馈,久而久之课堂气氛会变的沉闷无趣,一些学生甚至会对语文学习采取不重视的态度,从而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弱化预期的教学成果。

2完善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方法

2.1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安排,强化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效果

一些传统课文的教学由于缺少有效的多媒体手段,因而在背景介绍等环节通常是提供阅读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灵活编排课程的教学环节,将这些教学引入环节以及拓展环节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展现,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如在学习小学阶段阿尔丰斯都德的经典文章《最后一课》时,如果学生对故事当时的背景情况没有很深刻的了解,那么很难理解作者的心境,并且也会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句话有完整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看普法战争的纪录片,让同学们了解到1870~1871年间由于普鲁士王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就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实现德意志统一等问题爆发激烈矛盾从而引发战争的事实,并且在这过程中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占领主权后宣布禁止教授法语的现实情况,并且让同学们联想如果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临时占领的地区教授日语,身为中国人会对汉语有怎么样的情感,从而在丰富了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对课文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强化了学习效果,也让一些同学对相关历史燃起了兴趣;同时,可以通过播放法语歌曲或一些电影片段让同学们感受作者所写“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句话的原因,从而提高同学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2.2使用信息化方法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塑造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方法来进行教学引入,或者对教学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视觉化展示,将会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小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情境时则可以采用信息化方法,对于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全诗气势恢宏,景色描绘大气而生动,把自身的豪放之情与崇山峻岭、怒涛湍流融合到了一起,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以及阅历尚浅,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类似情境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白帝城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同学们就李白眼前所见、耳边所闻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对李白在诗中写出的磅礴气势进行品味,从而深化了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作用的影响下,学生也能够对这首古诗的通篇词句运用有更全面的理解,从而认识到古诗的整体美。再如《村居》一诗,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在农村的早春,孩子们踩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教师可以以绿色调设计教学材料的色彩基调,选择一些乡村早春一片生机的田野景象作为背景图片,并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的歌曲配乐,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上对诗词色彩保有一定的主观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信息技术对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的作用能够促进师生交流的实现。在一些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拓展信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发表感想,并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或者将自己的想法同老师进行分享。如在阅读训练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展示相关阅读材料或者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对教师的推荐建议有粗略了解的同时,针对一些可能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某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封面有什么含义等等;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著名学者或优秀学生的读后感、书评,来让学生对课外参考读物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自身在阅读书籍时掌握阅读的技巧,抓住作品的内涵,实现阅读素质的提高。

3结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趋势,对此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审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现存问题,从提高课程编排、塑造良好课堂气氛以及增加师生互动三个角度进行努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明华。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65.

[2]赵梦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6):225-226.

信息技术论文 篇五

一、信息技术为探究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利

信息技术是一门带有探究性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信息技术以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高度交互、因材施教,信息量大,重现力强,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自主控制、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天地。“所谓探究式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而“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品)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与文本展开对语,通过与作品的对话,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达到与作品的主题展开对话与交流的目的。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探索、研究、理解,发现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某个方面的观察、感受与思考。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己探究课文来提高。“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不但能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为学生创建更多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而,信息技术、探究性阅读教学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就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二、信息技术在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原则

1、启发性

信息技术之所以有效地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是因为它本身就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画面或浅近易懂的东西直接展示出来。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作为基础,结合有效的启发性画面及有效的“提问”,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

怎样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

一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课件演示来回忆已有知识,观察现象,出示练习题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二是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画面及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以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2、重点性

一节课40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用在最需要、最值得的地方,注意二个方面:

一是抓住重点难点探究,不在枝节上周旋。

二是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以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学生化难为易。

3、层次性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循序渐进。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探究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欲达到目标的途径。每次的探究,教师须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地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4、创新性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说过“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因此,丰富的网络资源是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前,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认识主题,使主题探索活动才有一定深度,才会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三、信息技术在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课件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它以图形、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第十册语文书只有《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文章的时间及背景离现代较远,学生读起来枯燥无味,而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感知的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于是,上课前,我先带学生观看《地道战》这一影片,先让学生感受“地道战”的魅力,在回味无穷的画面中,学生自然理解了文中的重难点:迷惑洞、孑口、火攻、毒气攻、有线电、无线电等生词,也从中体味到我国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探究过程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在语言能力培养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

一是品读语言的能力

在读中学习规范的语言,积累语言材料,悟出表达方法,掌握表达技巧是阅读教学的精华所在,但是如果能加上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例如《林海》一文中写“岭”的部分,教师抓住“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句,在多媒体中有效的选择大兴安岭中的“岭”的典型部分的画面,并结合图形的演示及对比,就能使学生“看”出岭的千姿百态,数量众多,也能说出“多而温柔”的特点。

二是语言的积累能力

背诵《富绕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展示了海底的种种生物,在生动有序的画面中引导学生去说,去背,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积累语言的效果事半功倍。又如在古诗《泊船瓜洲》中的“绿”字,作者在写诗过程中曾改动多次,最后才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于是在春满江南美景的画面展示中,学生自然想到用了“满、到、过、入、回、临、游”等字,达到了各抒己见的“群言堂”效果,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语言的运用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读是为了更好地说,更好地写,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加强了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在《海上日出》一文中,有一句“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去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在探究“透”字的用法时,我演示了课文中的两种日出情况(一是晴天时,二是有黑云时),让学生观察有黑云时太阳升起的情景,这时他们不难看出,太阳的出现是多么不容易,表现了太阳上升的力量,不怕艰难,努力向上,把光明洒向人们的精神。从而体会到“透”字在此是最贴切不过。也懂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性,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而创新的`前提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问。亚里土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例如阅读《小音乐家杨科》一文,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画面前配上两段音乐。第一部分乐曲活泼、轻快、,仿佛是“杨科躺在河边静静的听着”大看然组成的交响曲;第二部分乐曲沉闷,凄凉,犹如杨科命运最后的结局,音乐及画面既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他们从第一段音乐中,信佛听到了马的嘶鸣声,蜜蜂的嗡嗡声,青蛙的呱呱声……而他们从第二部分中仿佛听到了杨科的呻吟声,被打的棍棒声,凶狠的诅骂声……还有枫树的啼哭声。想象,激起了学生情感交流和求异思索的冲动。

4、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探索性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这片丰腴的土壤,弥补了教本及资料的不足,让学生有大量的探究空间,在解决问题和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要理解“借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必须先知道诸葛亮、周瑜、曹操的为人如何。所以教师可在网上提供有关以上几个人物的历史小故事,如《三顾茅庐》、《杨修之死》等。

要学生读懂《索溪峪的“野”》、《迷人的张家界》等文不容易,因为它离我们生活环境较遥远,在未能带学生游张家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网络提供《张家界之旅》、《今日的张家界》等信息让学生走进迷人的张家界,岂不是有身临其境之感吗?大量的信息资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天地。

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主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将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唐晓勇《基于网络资源的学科课程主题探究活动》

梁秋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六

1、3S技术分析

1.1地理信息技术

该项技术属于应用工程技术,用于管理空间数据以及分析空间数据,同时其海属于应用基础学科,涉及了空间、信息以及地球三大科学体系。该系统进行处理的数据包括多种地

理空间关系以及实体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从而对该球内的各种过程以及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有效解决管理、决策以及规划上的难题。

1.2遥感技术

该技术提供的为环境数据,具有高光谱、可重复利用以及长期稳定和多普段的特性。利用空基以及地基遥感以及其他遥感设备的应用,能够对受灾区域从不同层面进行直观的多角度的认识,包括区域破坏程度、工作环境现状以及卫生应急工作需求等,空基主要为卫星以及无人机,而地基则是一些遥感信号接收车。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以及处理,以可靠的数据基础为全面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设想

2.1作用分析

2.1.1累计数据并共享数据。

地理信息从本质讲是国家测绘成果,其数据具有多方面性,会设计地质数据、社会发展数据、经济数据以及地理数据等,国家通以此建立起空间信息设施,因而其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基础。在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范围评估以及损失和影响评估上,地理信息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灾害预警方案的制定是否合理,减灾备灾的方案是否科学。此外通过可靠的地理信息数据还能够有效开展灾民安置以及应急救援,从而合理调配救灾物资,规划重建,并对灾后社会功能的恢复评估,同时针对社会政策响应程度进行分析。这具有重要的意义。

2.1.2及时获取背景数据。

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是评估灾害程度的基础,所获得的地理空间信息是否有效完整直接决定了灾害评估的准确性。而及时有效的获得完备的数据信息则是评估灾害状态的基础保障。在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的同时必须对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针对现场恶劣的环境以及天气应当采取高科技手段予以规避,例如无人机以及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等现场调查手段的应用。从而保证对灾情能够准确评估,能够更好的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其在灾后卫生应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1.3评估模型的建立。

在掌握详实的数据之后,通过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与相关空间分析方法(淹没模型、通视模型、大气/水文飘散模型)确定灾害影响范围,结合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模型,能够对灾区灾情形成直观的认识,对次生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以及需开展的工作形成全面的评估与系统的认识。从而及时的了解灾区的状况,进行合理的就在安排,并有效的预防灾后病害的蔓延。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案部署

卫生应急管理中,预案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预案是对具有一定特征的事件,进行应对时可能采取的一些方案的集合。由于突发事件的类别很多,级别也各不相同,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需要不同的预案来处置,这就需要建立预案库。预案和预案库的三大功能主要体现在消除隐患,出动及时,动态调整。灾后,可结合相关方预案迅速开展工作,并在相关实施人员、物流系统中通过挂在全球定位系统与广域通信系统完成整体工作的掌控。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分解实施控制

2.3.1信息资源共享与整合。

地理信息平台是具有基础性质的空间化的部门信息共享支撑平台,各相关部门均可通过地理信息平台完成人员、车辆、事件等空间、属性信息的共享与交互,完成气象、地质、水文、污染等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互,为各级卫生应急工作人员有效、全面、安全的开展工作提供扎实的空间数据支持。

2.3.2消息分发与信息交互。

在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地理信息技术也为建立部门间协同工作平台的建立创造了可能性,通结合先进的通信技术,如北斗系统的短消息交互,协同工作平台能够信息共享基础上的消息分发与交互,完成命令的下达与效果的反馈,从而形成的完整的协同工作与指挥调度体系。

2.4宏观掌控

通过该种平台,利用3S技术能够有效的保证在突发性灾害发生后,信息能够保持畅通,另外对受灾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根据需要组建模型,实现灾区现状的调查,对灾区的各类资源予以有效的整合,实现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将灾后独立的信息区域组成信息网络,从而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单位、专家以及领导都能够全面的掌握疫情的传播状况,对现场的情况进行了解,有效的设置疫情隔离点,使得灾后卫生应急工作同防疫工作能够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全面、整体的体系,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从整体上把握灾后疫情的预防以及控制,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整体。

3、结束语

因此突发卫生应急处理体系的建立在灾害处理工作中意义重大,以3S技术为基础的应急处理系统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实现各部门的协同作战,从而在灾后及时的予以反应,顺利推进救援工作的进行,并对救援情况进行实时反映。并通过区域范围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地图的形式对灾后流行病的突发状况予以显示,从而提供有效的病情分析线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突发疾病防治的工作效率,并在卫生防疫工作的反应速度上有所进步,针对灾后防疫工作的规范化以及系统化要求提供了最基础的体制以及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论文 篇七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下,很多学科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也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完善教学过程。该文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明确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意义,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xx-2813(20xx)11(b)-0132-02

教学课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教育过程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重要举措。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改变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体育课程是重要的学科,要加强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新课程改革中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

1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现状

1.1高校信息技术资源状况

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充分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其中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影像设备等物质设备的支撑,也包括网络资源、各种软件技术等非物质资源的支撑。但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体育教师配备的信息设备较少,更多的体育课程是在体育场或者操场进行,在教室中,主要是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因此,很多体育老师并没有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有专门的办公室,即使是在办公室的老师也没有专门的办公电脑。学校不能积极购买教学软件,因此,教学过程中缺乏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有些学校有简单的资源,但是不能根据自身的地域性、课程内容的不同之处选用优质资源,根本满足不了教学需要[1]。

1.2高校师资队伍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常常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体育水平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意识不到信息化技术发展下,教学模式也因该有所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精神,依旧注重学生的成绩,不能从根本上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其往往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授课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和顺序进行,认识不到网络教学资源带来的好处。由于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体育教师认为其他学科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体育实践技能,不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

1.3体育教学方法现状

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包括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体育技术的学习。这两中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依旧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在训练学习中,老师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老师需要掌握很多体育动作,进行重复的示范,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2]。在网络教学资源中,很多体育动作都是正确的、科学的,而且包括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2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

2.1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和体育课程整合,能够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在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对丰富的资源进行搜索、整理,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过分地依赖老师,可以自主地学习,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体育教师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发现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也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在研究、整合过程中,受到激发,改善教学方式,能够扩大学生的事业,培养其全新的思维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教学过程突破局限的时空,将智能信息技术融入就、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

2.2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体育课程内容,也要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3]。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结合,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扩大自己的视野,懂得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教学过程中,各种网络化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够增强教学过程中图、文、声的内容,这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结合,提升学生左右大脑的思维水平。

3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措施

3.1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需要体育老师的积极实践。首先体育老师必须富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只有其掌握了信息技术,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才能在教学中实践。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能够跟随信息技术更新的步伐。学校要定期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其他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注重对体育教师教学模式的考核与评估。通过专家的培训,体育教师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能够正确地掌握信息技术。在学习优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积极改进,提升教学效率。学校有严格的考核体系,可以督促教师主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4]。

3.2强化体育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体育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体育教材有不同的版本,搜索网络教学资源时要注重资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要选择与学生水平接近的教学资源,这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其学习效果。体育课程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影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正确、科学的动作示范。体育理论内容是丰富的,但是学习体育的学生由于思维比较灵活,更愿意在课外学习。因此,尽量要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的饿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3.3注重信息设施建设

高等院校应该注重自身信息设备的建设,加大软硬件教学设备的投入。首先要保证体育教师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为其置备完整的办公设备。在教室中建设相应的数字化配套设施,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基于体育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应该保证教学场所的网络信息的覆盖,添加多媒体设备。学校也因该引进丰富的网络化体育教学资源,比如建立体育教学网站,购买教学软件,向其他学校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些也是建立现代信息化的学校所必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体育教师教学的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实施[5]。学校的支持是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必备条件,能为其进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在促进教学过程向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有其特殊性,要采取相应的整合措施,促进其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发展。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经验。

信息技术论文 篇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汇集。在学校课程教育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紧随着时代发展而兴起,尤其到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笔者对于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求对这些课堂上不足之处进行改良,形成相应对策,以期为教学服务,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课堂教学;不足和对策

信息技术课是中学所有课程中占用课时量最少、不纳入考核的课程。其“不纳入考核”的地位决定了课程在开展过程中便存在着“先天不足”:不被教师重视、学生认可度低、课时被随意挤占等。虽然,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能够保证足够的课时量,部分班级课程也有专业教师任教,但是教学内容却处于无规划、无目标、无考核、无督查的四无状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可谓问题频出。非常需要信息技术课任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根源,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的不足

从现状看,除了前述的四无状态外,还有如下三方面的不足:

1.课程开展缺少有效互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学的内容并不深奥,在当前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的大背景下,很多内容不用教师的讲解学生都已完全掌握。但是由于并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做约束,教师为了完成“一节课”,便采取让学生白由操作,整节课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互动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风向标,师生和生生互动,质量越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越高。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像其他科目一样的`要在本节课中让学生掌握什么内容、学会什么思维、获得什么成长的概念,学生即便是有问题,教师也不认真回答或者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而无法准确解答。课堂上的有效互动更是稀少,作为偏重操作的课程,互动应该发生在指导操作的环节中,这个环节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互动的频率和质量下降。

2.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评价不足。作为一门课程,其开展情况必然要有相应的规范进行评价,或者是考试,或者是综合评价。但是这门课并没有固定的、成文的、成体系的评价标准,学期考核也并未将这门课程纳入进去。这种导向性造成了课程开展的结果性评价不足。评价的弱化还影响了课程开展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课堂评价是所有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投入到教学之中,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素养提升等都没有关注,所以课堂评价也处于瘫痪状态。阶段性评价和课堂评价一样,因为没有考核衡量,评价也是空白状态。影响在于学生没有明确的正误标准做引导,对课程的学习容易出现偏差,而且对课程开展本身的评价不足会造成教师对课程的认真程度下降,最终让信息技术课沦为其他课程的陪衬。

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过程中三维目标缺失。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围绕三个维度,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其三维目标较为独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其他课程并不一样。课程着重于操作,要在操作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道德因素。教师在处理三维目标时,往往只能落实知识目标,即完成操作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则被忽视或者置之不理。三维目标的缺失本身就说明课程的开展不够充分,存在着敷衍和应付的情况。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不足的应对策略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缺少了常规的教学要求,其特点也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应对课程开展的不足:

1.转变课程观念,重视课程的有效开展,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正常的学科轨道。要想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

只有教师重视,学生在乎,信息技术课程才能有效开展。教师要转变观念,认可它的存在意义。并让学生系统掌握技能的运用,运用过程中应遵守的社会规范。教师要转变学生观念,不让其仅仅满足于部分操作技术,就停步不前。教师的讲解会涉及一些未知知识,以及学生并不完全掌握的操作,只有认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

2.从课程评价入手,适当运用考核杠杆平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要想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质量,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或者综合评价,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促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课程评价是督促课程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要做好两种评价,一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即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以及学习效果的点评;二是做好阶段性评价,即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可以采用考试方式进行。只要把课程纳入到考核之中,这门课程的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还需要教育政策、学校领导、社会等多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才能有效促使课程质量的提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确保课程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笑君。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现代化。20xx(06).

[2]王立山。浅谈信息技术课的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xx(35).

[3]龚丽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5).

[4]衡臣。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xx(S1).

最新范文

《烦恼人生》的悲剧意蕴与现代反思(4篇)04-11

升学对联【6篇】04-11

大班育儿心得体会【优秀5篇】04-11

信息通信的概念(优秀11篇)04-11

骅骝,骅骝王安石,骅骝的意思,骅骝赏析04-11

停电通知优秀8篇04-11

晋中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优秀9篇】04-11

《红岩》心得体会7篇04-11

济南的秋天阅读答案优秀5篇04-11

动物的英文单词及标准读法(最新7篇)04-11

149 34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