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译文【精选9篇】

2024-02-25 20:40:11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常建的这首诗,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理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译文【精选9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篇一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简析“造化钟神秀”中“钟”字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紧紧围绕“望”字着笔,首联写远望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颈联则写出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

3.诗的尾联是千古名句,你能从中获得什么感悟或启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明江上的春天已经匆匆闯入旧年。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之情。从诗中看,作者的故乡是_____________。

3.有评论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富有“几何美”:烟直(竖线)、长河(横线)、日圆。本诗中与此有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成了“升”,请你为他解释一下用“生”的妙处,使他产生深刻印象,不会再写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诗开头以传说落笔,产生的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前四句中,“空”字重复出现两次。说说两处“空”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尾联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以上两首诗均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手。其中《采莲曲》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采莲女形象;而《出塞》则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将军形象。

2.后人赞誉这位诗人的七绝为唐诗中的神品。这两首风格迥异的诗,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 研读这首诗,说说将士们是如何发现单于要利用夜幕作掩护逃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诗中所写塞外景物特点,发挥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轻骑逐”的场面。(不少于30个字)

(七)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陆游

风雨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

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

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

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

1.欣赏比较这两首词,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这两首词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也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B. 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其中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象征着有大无畏精神的共产党人;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饱受摧残、屡遭打击的形象。

C. 两首词都运用了反衬手法。如毛泽东的词中用“百丈冰”的严寒来反衬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陆游词中则以“黄昏”的凄凉冷落来反衬梅花的寂寞惆怅。

D. 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积极乐观,表达了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决心;陆游的词则低沉孤高,表达了屡受排挤后的清高孤傲。

2.这两首词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咏梅,请任举一例说明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于作者的经历、情感、视角、立意等的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这样的例子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个例子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人与词人写景都用到了一个“深”字,请分别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春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和李煜都写到了离愁别绪,请简要分析他们不同的表现手法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春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读词,作者的形象往往跃然纸上。请说说这两篇作品中所呈现的作者的形象。

《春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见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中,“落红”比喻_________;“更护花”中的“花”比喻_________。

2. 请说说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中“情”的理解。

(十)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作者将____比作____,现在人们常用这一句诗来形容________。

2.“半卷红旗临易水”中“易水”一词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刻画了守边将士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十一)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两首诗都紧扣“早春”的特点描绘景物,请各举一例说明。

《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崇二首(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中所呈现的早春画面,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壮志;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种雄心壮志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

理想中(或梦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浮云”在诗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2.诗的后两句运用_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早春景色之美。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请将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的喜爱之情。

2.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一)1.曲折的小路两边,竹林茂密修长,通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木扶疏,高低掩映,景致又浓又深。

2.不矛盾。如果周围一片喧闹,人们就不会在意钟磬的声音了。这里是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的手法。

3.破山寺极静极美的环境,使作者消除了私心杂念,心如止水,空明纯净。

(二)1.钟爱 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同时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

2.峰峦连绵、山色青翠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3.生活中,要不畏困难,勇于攀登,要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三)1.青山、绿水

2.思乡洛阳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生” 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四)1.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2.“空余”一句中“空”表达了作者不得见昔人仙姿的遗憾。 “空悠悠”中的“空”则表达了作者的寂寞、惆怅之感。

3.①直抒胸臆。用“愁”字直接点明自己的怀乡之情。② 融情于景。用“日暮”“烟波”等景物描写烘托愁思。

(五)1.王昌龄 天真烂漫、充满青春朝气英勇善战、令敌人闻风丧胆、威风凛凛

2.(略)答题要点:《采莲曲》语言生动活泼,画面优美生动,风格清新明朗,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出塞》语言悲壮苍凉,意境雄浑深远,气势豪迈,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六)1.月黑雪猛,本不是大雁该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因此判断有敌情。

2.(略)

(七)1.C

2.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3.如写送别的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是分别时的悲凉伤感及依依不舍之情;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体现了乐观旷达、积极进取的精神。

(八)1.《春望》中用“深”修饰草木,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而人烟稀少的凄凉春景;《相见欢》中用“深”修饰庭院,刻画了重门深锁、幽居独处、凄清空寂的环境。

2.《春望》以乐景写哀情。用本为娱人之花鸟,却因感时伤别而看了令人惊心落泪,来突出内心深沉的忧思;《相见欢》则运用比喻,将离愁比作一团乱丝,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盘绕纠缠而又无法摆脱的特点。

3.《春望》中刻画了诗人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形象;《相见欢》中刻画了幽居独处,有着亡国之痛,无限屈辱哀伤的词人形象。

(九)1.作者自己离开官场 新生命、新事物

2.“情”具体是指“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新事物的赞颂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十)1.敌人黑云 局势危急、气氛紧张

2.“易水”一词既与战争必经之地相吻合,又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自然巧妙地刻画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4.浴血奋战、以死报效朝廷

(十一)1.如“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家家”,抓住了初春时鸟儿不多的特点,“浅草”说明初春小草刚出头还没长高;“桃花”只有“三两枝”说明是早春时节,桃花还没有完全开放,“芦芽短”则说明芦苇刚刚冒出嫩芽。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目的在于强调阅读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十二)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并使自己名垂青史。

2.既点明了战争的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雄姿英发、驰骋疆场,忠勇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

(十三)1.当时的保守势力(或困难、挫折)

2.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十四)1.细小、滋润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对比

3.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当你走近细看时,却又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十五)1.田园(或劳动)

2.例:“种豆南山下”,语言亲切朴素,明白如话,以平淡的口吻写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及自己闲适寡欲的心境。“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

3.从诗的内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多收些豆子。从诗的主题看,是指希望能隐居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述职报告 篇二

20xx年,在公司的中层**的调整中,我调至人力资源室,担任人力资源**职务,对我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一年来,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KPI效绩指标,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请评议。

一、思想、学习方面的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履行人事管理职能的关键部门,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始终抱着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工作上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处处以大局为重,工作能吃苦耐劳,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处事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能严格遵守**人事纪律。能关心同事,处处以身作则,部门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保持了良好的工作风貌。人力资源工作的**性、原则性强,一年来,我一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学习了有关**人事****和五项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内容。通过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一年时间人力资源的工作,我感觉到收获很大,自己得到了锻炼,业务能力和执行**的水平也有了提高。

二、20xx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积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对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导向的作用,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公司目标任务的完成,我深感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推进绩效管理过程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绩效数据反复测算分析和研究讨论,完成了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在绩效基数核定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打破了以往一些传统做法。按照考核程序,认真**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每月**对公司各部门绩效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核发绩效工资;**开展了公司员工的年度考核和结果评定工作,依据员工年度考评结果,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的员工晋升岗位工资。

(二)整合员工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根据业务发展、营销渠道建设、市场竞争的等需要,不断整合和调整员工岗位,全年共对185名员工进行了岗位调整,选拔7名员工任恢复支局的支**。在实业划归主业的**中,认真细致地做好划归人员的岗位设置工作,**进行竞争上岗、考核上岗工作,对73个划归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保证了**中员工队伍的稳定。

(三)规范劳动用工方面:

认真开展劳务用工的清理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劳务用工情况比较复杂,劳务工的清理,关系到劳务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员工队伍的稳定,在实施劳务工的清理中,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具体工作,妥善解决了清理规范劳动用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工作的平稳和衔接,04年已共计清退劳动用工127人,对现有使用的劳务工,也还将进一步的清理规范,后勤工作将实行社会化管理。做好多经员工的劳动关系规范的工作,制定了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宣传上级公司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慎重地处理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严肃工作纪律和各项规定,对问题突出的员工,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严格考核。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定员编制工作,**做好了国有员工劳动合同的重新签定工作,按照省公司定员编制指导标准,进行了大量的定员编制测算工作。

(四)开展教育培训方面:

**开展第三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岗位技能认证工作,全年**完成了八个专业的技能鉴定培训和鉴定考试工作,生产岗位持证上岗率达到74,超过了上级公司70的指标要求。**开展了大客户经理、社区经理、综合维护的岗位的技能认证工作;抓好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开展各类培训58期,全员培训率达到89。注重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挑选了一批技术业务过硬、思想素质高、热心教育培训工作的骨干员工组成公司兼职教师队伍。

(五)离退休管理方面:

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退休人员片组长座谈会,**公司的发展情况,宣传有关离退休人员的**,了解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及思想情况,解答退休人员提出的实际问题,维护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坚持为离退休员工做好服务工作,关心离退休员工的生活,在春节、中秋等节日,**开展对离退休员工的节日慰问工作;对重病、住院离退休员工,及时进行探望。另外,还做好了退休人员的手续办理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在工作中摸索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还需在今后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四、05年工作思路:新的一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的要求会更高,我会加倍地努力工作,我有信心,把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好,以下是我05年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人力资源自身的建设。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上必须严谨细致,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班组,多了解、多**、多沟通情况,要努力学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强化一切为市场、为基层、为员工服务的理念。

(二)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

绩效管 理工作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05年的绩效管理方面思路是:要加强绩效的全过程管理,要优化绩效管理的程序,充分利用绩效管理的IT应用平台,加强绩效的沟通与反馈。在制定05年的绩效管理实施细则中,要突出业务收入、服务质量指标的考核,防止业务流失,提升电信服务满意度;绩效工资的分配要进一步体现向贡献大的岗位和技术业务骨干员工岗位倾斜。

(三)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核心员工队伍,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强岗位管理工作,继续贯彻竞争上岗的机制,合理地调整员工岗位,不断地优化调整人力资源配置。

(四)要加强用工管理。

要制定合理的定员编制实施方案,为加强劳动用工提供依据。要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劳务用工。要切实提高劳务用工的质量,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劳务工的技能水平。要重新制定劳务工管理办法,规范劳务工的管理。

(五)要强化员工培训工作。

要通过培训需求的调研,有针对性的制订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要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努力提高培训的效果。要继续抓好员工的岗位技能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水平。

(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要通过**座谈、研讨、培训、观摩等多种方式,积极宣贯*电信企业文化;要加强员工学习*电信企业文化体系的督促和引导,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七)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

继续树立为离退休员工服务的思想意识,经常与离退休员工交流沟通情况,坚持做好对离退休员工的走访慰问工作,坚持为离退休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各位**、同志们,以上是我的汇报,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衷心地感谢大家以往工作中给予我的关心和**。谢谢!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篇三

关键词: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张力

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被宋代的欧阳修称赞不已,尤其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欧公一直想要模仿超越,却难以达到其境界,最后l现在这些寻常字的背后是“造意者为难工也”。纪昀评这首诗“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侯,‘自然’二字不足以尽之。”殷[更是把常建捧得相当之高,《河岳英灵集》中描述常建地位与左思、鲍照并列。众人的评价都很高,那么常建的这首诗歌的魅力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是因为这首诗歌本身饱含了无限的张力。《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中物象颇多,如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等。那么,在这些物象的背后,诗人的情感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首联,清晨,正是一天的早晨,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古寺。心里可以说是宁静,即使是满满烦忧,也会受到古寺的静穆氛围而逐渐消散。古寺,给人的感觉是悠久,是寂静,是肃穆,是庄严的,是让人敬畏的,是可以涤荡心胸的。所以有些人有了烦恼就会到寺庙里呆一段时间来沉淀自己,使自己更冷静地看待问题。来到古寺,周遭的一切都是宁静的,受到了刚升起的太阳的照射。扫去昨夜的黑暗,扫去昨天的过去,光辉万丈洒满整个古寺,自然也不会遗漏高高的树林。正因为是古寺,所以必然会有高林,这不仅是古寺古老的原因,更是因为寺院需要高林。高林在佛法中有着庄严之意。也正因为有了高林,使得光辉普照,佛光万丈,使古寺更加庄严。

颔联,走进古寺,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发现了一处幽僻之处。这处地方,幽静,弯弯曲曲,必然是一处清静之地,也肯定会是一处礼禅的好地方。于是,怎么也停不下脚步,走着走着,发现弯曲的小路确实别具风格,原来通向了禅房。而正因为是清晨,人必然不多,所以诗人才能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幽处的风光。古代寺庙本就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所以禅房的地理位置必然是相对隐蔽幽寂的。走在幽径上,看到了禅房。禅房的周围是花木相互隐映。花木有着佛法高深的含义。而禅房自然要在高深的地方,一来可以显现佛法高深,二来也是礼禅需要的寂静之处,可以助于礼禅之人。因为幽径的相称,使作者心里必然是静的。

颈联,在这样一片区域,本就宁静。忽然听到鸟鸣声,这清晨本就有许多小鸟的叫声,但在这样一个清寂的环境中,这样一个肃穆的氛围里,听到了鸟鸣,怎么能不让人想到,这是因为鸟的欢悦才会鸣叫。好的山水,好的景象,加上古寺的清静,此情此景,鸟儿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呢?寺庙一般都需要傍山而建,选址必然是远离人家的山域,没有嘈杂的人群,鸟儿自然是安全的。古寺里的潭也是静的,因为清晨的缘故,更是因为古寺的原因,一个外在的安静,加上内在古寺的幽寂,让人的心也不得不停下来,暂时抛弃烦恼与忧愁,使人心里空澈明净。诗人一路走来,看到的人不多,这份安静也足以使内心归于宁静。

尾联,一切都变得静悄悄的,没有了鸟鸣,没有了声响,归于寂静。此时,内心是宁静的,而传来的钟磬音,似乎打破了这份宁静,却又把这份宁静推向极致。只能听到杳杳钟声,不正是周遭静寂所致吗?从清晨踏入古寺,到听到渺渺钟声,使得内心得到了涤荡,忘却了尘嚣。

诗人没有在诗中提到早课诵经声,却在末尾提到钟磬音,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僧人们该起来诵经了。晨钟暮鼓,早晨的钟声是提醒僧人们要起来做功课了。到了末尾钟声响起,诗人这么一路走来,都没有听到钟声,说明诗人到寺院的时间特别早,在僧人早课之前就在寺院里了。所以,诗人在寺院见到的一切,心里的感受都是在几乎无人或者人特别少,环境又特别清幽的情况下所看所感的。

诗人的心境是宁静的,在这个环境中,诗歌里呈现了一个大世界与一个小世界,也呈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和一个单纯的世界。

所谓的大世界,又是小世界,所谓的小世界,也是大世界。外在的世界,自然界的一切,寺院的一切都是外在的世界。这里花草树木呈现了许多的元素。然而它相对于人心而言又是小世界。人心包罗万象,承载了许多东西,好的、坏的,都包罗进来,这样人心相对于古寺又是大的了。而从形状上看,心远远小于古寺。这里就出现了大世界与小世界的冲突与融合。是大世界吞没了小世界,小世界也消融了大世界,相互补充,相互弥补。

同样的道理,古寺外面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形形的东西可以说是无所不有的复杂世界,却让人们相互争夺,相互计较,让人们变得复杂。而古寺则相对单纯,只有涤荡人心的钟声、寺庙、佛像等。古寺里的一切,目的都是让人消除烦恼,忘却贪欲,达到静心养性的目的。因此,古寺相对寺外而言就是一个单纯的世界。同时,古寺相对人心也是这样的。人心因看得太多,想得太多又吞噬了单纯,变得复杂起来。古寺相对于人心的复杂,单纯与复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古寺的单纯让诗人的内心澄澈明净起来,单纯的世界帮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加透彻明净。

诗人,走了一圈下来,心也静了,道也悟了,可以说是明心见性,更加明了禅的深透含义了。所以,这首诗歌既是一首情思饱满的诗,又是一首哲理性极强的诗歌。这就是这首诗歌的张力!而这一点正是使它能够脱颖而出,人们争相模仿超越却难以复制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陶文鹏。论常建诗歌的境界[J].社会科学战线,1990(2):251.

[2]杨霖。唐宋诗学转关视野下的常建诗歌论[J].安徽文学,2015(5):2.

[3]徐磊。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解[J].教研天地,2015(1).

[4]王薇。《题破山寺后禅院》文化解读探微[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1(12).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篇四

【关键词】古诗教学;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

中华民族有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义,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从孔子到《史记》,从庄子到陶渊明,从竹林七贤到李杜欧苏,从元曲到《红楼梦》……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心灵。可喜的是,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大量的古代诗文经典篇章,这对了解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探究民族心理、滋养民族的灵魂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今天的中学生每天面对着鲜活的现代社会生活,新的“视听”及“网络”文化充满了他们的生活空间。阿杜、F4、赵薇、网聊是他们课余生活的谈资。由于时代、生活背景的差异,人生阅历以及认识能力的的缺乏,使他们很难在思想上和古人亲近。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在语文学科的古诗文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感觉到不少学生认为古诗枯燥难懂,认为这类课文只需死记硬背,无论老师怎么费尽唇舌讲解也很空洞,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常让我有“对牛弹琴”之感,于是我越来越感觉到中学古诗文教学应当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结合在一起。

鲁迅先生赞叹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孩子们确实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孩子们的想象力却暗淡无光了。新《课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采想象;应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想象。

一、表情朗读,激活想象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读与想象的结合。如果没有想象,“其义”会“自见”吗?“自见”的途径是想象,动力是感情。可见读书在感情投入对激活整个大脑系统,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会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那样的想象似有源头活水来,古文文笔精湛,浓缩着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时看起来短短的几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感情,那么读好古文在意境中去体会,然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读好古文我认为要读出韵味,读出情味,读出意味,读出品位。首选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意蕴。读,要采用不同手段调动朗读兴趣。听录音、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等均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好形式。如上《十五夜望月》一课,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学生找出朗读时要变化的语气,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个个读得摇头晃脑起来,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当然,这只是初步感受古诗文韵味的魅力,是读的最低层次。在课堂上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学习诗文,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说说在你面前呈现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呢?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庭院、月光、栖鸦、桂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图。我欣喜地感到在读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打开了他们想象的闸门,然后让他们也感受到了学习古文的乐趣。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

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接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以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并获得真切的体验,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适宜编演课本剧的文本,比如《郑人买履》、《邹忌讽齐王纳谏》、《赵普》等,还有不少诗词也可做这样的改编,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木兰诗》等,可以先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充分发挥想象,并自愿组合成剧组来演这场戏。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结合古诗文中的语境、想象情景,改编台词,化妆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填补空白,丰富想象

西方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清代李渔说:“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无穷”。既然如此,教师应该少分析,把“空白”留给学生自己去填补。

古诗文特别是古诗词是高度概括的艺术,它总留有许多艺术空间,我们在诵读欣赏时,要会运用想象进行合理的填补或扩充,丰富原作的内容从而深刻领会原文。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外,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闭上眼,摇头晃脑一读,就能体味到这首诗不仅写景,还写人的心情,写诗人的什么心情呢?我们只要填补好诗文中的艺术空白,就可以领悟诗的意境了。它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特有的清幽景色与诗人在这种景色之中的特殊感受。它看似写景之类的山水游记,其实之中更主要的是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才能领悟。

又如像《游园不值》这样的一首诗,写的是去拜访自己的友人没有遇到,却见到朋友的园子里却有一支正在盛开的红杏伸出墙外来了,作者就联想到了朋友的园子里一定有生机盎然,文章中没有直接花费笔墨去描写园子里的春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抛砖引玉,问学生,你们想想朋友的园子里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还有哪些美丽的花草树木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有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青青的小草,还有成群的蜜蜂在翩翩起舞……。在这一空白处,教师运用“红杏”这一纽带让学生想象的翅膀在以利于他们自己的天地里自由的飞翔,学生们兴趣浓厚,为今后的写景色的文章也积累了很好的素材。

四、描摹绘画,延伸想象

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就是一幅恬淡的山水风光图。学生在学习诗文中不仅体会到诗文之美,而且在学习诗文的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幼稚的画笔再现诗中的意境,既增强了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同时在涂抹上色的过程中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因为诗句给他们的素材是有限的,大部分内容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使至塞上》《卜算子 咏梅》《题西林壁》《归园田居》等诗词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画得好的还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出来,让他们有着想象之后的愉悦和成功感,何乐而不为!又如:在教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孤烟直”呢?许多同学就烟到底是直冲天际,还是袅绕上升展开了激烈讨论。在理解诗词的描摹绘画的时候,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有的学生画面优美,有的简约大方,有的则无从下笔……其实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五、改写创作,拓展想象

学生在学完古诗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后,在教师进一步的点拨和提醒下,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古人的写作手法对古诗文进行改写,这是很好的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描写朋友离别的诗歌,可引导学生回忆平时送别亲人,同学,朋友的画面,想象当时的心情,把和朋友分别的情景写成一首诗。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完成自己的诗作。我们不要求学生的诗歌对仗是否工整,辞藻是否优美。但是任何一篇作品都是他们想象思维的火花,都是他们成功的杰作。他们的学习古文的热情会进一步的激发,想象能力凭借古文让他们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篇五

要实现读写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要找准读写结合点,抓住学生兴奋点,捕捉学生真切感受,或在“潜心涵咏”中模仿或在“创设情境”中想象或在“切己体察”中抒情议论,展开阅读的创造,拓展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多感多思多写。

【关键词】

读写结合 模仿 想象 思辨

“教与学脱节,随意性太强,零星分散,混乱无序,无疑是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黄厚江在《语文的原点》中如是说。的确,在现今的教材中,阅读占很大比例,而作文没有教学系统。而课标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余映潮也认为:“‘读写结合’是课标中学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编写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它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经常训练的特点,还明确地‘暗示’我们: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同学们读起来,还要让同学们写起来。” 这些,足以提示教师:在阅读教学体系中要注重挖掘作文的训练点,做到读写结合,才能使作文与阅读比翼齐飞!

要实现读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文本。特级教师陶伯英先生也说 ,教师精心设计 “读”与的“写”的内容 ,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设计“与读有关的写”的内容,笔者认为要找准读写结合点,抓住学生兴奋点,捕捉学生真切感受,或在“潜心涵咏”中模仿或在“创设情境”中想象或在“切己体察”中抒情议论,展开阅读的创造,拓展写作的空间,让学生多感多思多写。

一、在“潜心涵咏”中模仿

潜心涵泳,就是引导学生潜下心来投入文本,专心致志加以揣摩、推敲。真正的模仿,其实都来自学生的潜心涵泳。朱熹曾这样论述:“古人作文作诗,多是从模仿前人在作先。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人做丈章,若是仔细看得,一般文字熟,少间做出文字,意思语脉自是相似。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底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底文字。若不曾仔细看,少间却不得用。”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优美文本的垂范作用在模仿中更能发挥出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选择不同的结合点,让学生在潜心涵咏中模仿。

1.模仿优美文笔 不同的作家其语言风格是不同的。读熟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品味鉴赏他们的语言风格,就能模仿着进行练笔。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文笔清新,诗意盎然。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请学生品味两年前“我”刚到北大的一个画面。学生在细读精品后,所模仿的画面同样充满着诗情画意。

2.模仿奇妙写法 好文章必有奇妙的写法,在教学时,可让学生模仿这些写法写一写,这样既有助于理解文本,又训练了学生写作。如在教学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时,文中出现三次眼神的描写,在揣摩这些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内心后,我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眼神的。在学生品味到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善用比喻等方法后,再写身边人的眼神,显然学生有物可写,有法可依,写得流畅生动。又如鲁迅的百草园,景物描写非常经典,当读出写了什么后,接着学生就针对怎么写揣摩感悟,得出写景方法,在此基础上写一段校园枫林的景物描写,学生洋洋洒洒,较以前生动形象多了。

3.模仿精美结构 文本结构的精巧完整也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苏教版八下第一单元“咏物抒怀”,是一组优美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反复歌咏“不平凡”,串联起文章的结构,首尾严密呼应,内容又巧妙地得到深化。由树及人,运用象征赞颂了北方军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石榴》一文,作者按照爱、画、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在画石榴时又由总到分,点出“最可爱”。《紫藤萝瀑布》一文,按照赏花、惜花、思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结尾又照应开头,使文章构思精巧。这样的精巧构思不妨让学生练笔,结合单元作文仿一仿,加深阅读的印象又能使作文结构完整而精巧。

二、在“创设情境”中想象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想象形成形象。人脑根据已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整合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读写结合,要在阅读时要抓住这种想象,让学生用文笔把想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写下来。

1.想象意境之美 诗歌,语言简练,思维跳跃,往往具有一种意境美。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可根据意象,展开无穷的想象。如在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我要求学生根据“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展开想象,根据意象创设情境,并用优美的文笔写下来。类似的可以有很多,如读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理解背景、了解诗人身世的基础上,想象这一意境,写成一段文字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还原了内容,加深了理解,也能对作品,对诗人有进一步的解读。

2.想象留白之实 优秀的作家,其作品会有许多留白之处,给人留下想象、思考的空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九个意象的叠加是满是实,可是中间过程的省略就留下了空白让人去想象,三个一组就构成一幅画面,让学生把这留白写一写,然后再和原来的比较,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无穷韵味。鲁迅《孔乙己》最后在众人的取笑中离场,“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此时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呢?请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他内心的理解,我们就能看出学生对孔乙己,对这社会,对众人的理解程度。写,让教师考察了学生的读。

三、在“切己体察”中思辨

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这是要求读书时不能只在纸面上做工夫,还必须将书中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切己体察,就是把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读者的心灵,建起文字的桥梁。

1.在共鸣中抒情 好文章往往是和读者共鸣的,容易在读者心头投下石子,泛起涟漪。如《幼时记趣》一文,写了儿童眼中的自然诸物,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情,表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借此童心童趣,我问到:“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或打抱不平,或丰富想象,孩子在共鸣中趣味盎然,在交流后写来得心应手。又如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里面谈到:“天下第一等苦人”我问学生是否赞同后又进一步提问:“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苦人吗?”学生马上七嘴八舌,举了自己或别人的例子来论证,我便把握时机让他们当场写,有观点有实例,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或表明自己的观点。

2.在质疑中生议 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把握疑点,在疑点处让学生辩一辩,思一思,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深入,有突破。这时候让学生写写议议,效果会很显著。如《愚公移山》中关于“愚公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引起了大辩论,我要求辩论稿先罗列一下提纲, 力求有理有据,为了在接下来的唇枪舌战中赢得胜利,学生们引经据典,读写兴趣、思辨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尽管是质疑,但学生切己体察,所持观点基本能代表自己一阶段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如鲁迅《孔乙己》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作者用看似矛盾的模糊语言,使结局产生了悬念: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呢?我趁机让学生的思维朝着理性的推理放飞,各自写一写孔乙己的人生结局,并给他设置一个结局的画面。然后当场交流点评。当然,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细腻描写都值得肯定,但是一定要有理有据。尽管是质疑,但学生切己体察,所持观点基本能代表自己一阶段的人生观,价值观。

读写结合,必能使作文与阅读比翼齐飞,而如何找准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的原点【M】.江苏教育出版社:98――101

【2】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5

【3】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篇六

20xx年中秋节郑州最佳赏月地点人民公园

在郑州市内,最好的赏月地莫过于你家楼下的小公园,当然,如果你愿意走得远一点,人民公园是个好选择。

如意湖

东区的童鞋,推荐吃过晚饭后去如意湖逛一逛,会展中心的夜景配上如意湖的水是很有感觉滴。

如果你运气好,遇到如意湖的水幕电影,那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详细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会展中心

参考票价:无门票

交通指南:地铁1号线及206路、265路、312路等公交车都可抵达会展中心

青天河

青天河景区在此只是一个代表,郑州周边的伏羲山、尖山、云台山、老君山、龙潭大峡谷、南太行等等都可以作为中秋假期出游的地方。

在自然景区中观赏月色,视野更加开阔,月光也更加明亮。

详细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与晋城柳树口镇交界

参考票价:全价70元,挖管沟优惠60元

自驾路线:京广快速路-连霍高速-广武枢纽-郑云高速-郑焦晋高速-晋新高速-多氟多立交桥-S306-S237-S104-X034-青南路-青天河景区

中秋节郑州好去处1、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从郑州、开封、洛阳乘汽车,可直达寺院门前。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于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样地,所以又称《少林禅寺》和《大少林》.据文献记载,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来洛阳,他0幽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诏于少室山阴,筑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间,另一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修禅于嵩山少林寺。他广集弟子,传授禅宗,使少林寺的影响日益扩大,传说达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于石。

少林寺原有建筑较多,分布较广。现在少林寺包罗的范围除主体建筑常住院外,还有离寺西不远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园,钵盂峰下的二祖庵,寺东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围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体建筑,位于少溪河北岸,院内现存有山门、客堂、达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卢阁)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门至最后大殿南北长300余米,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前后六所院落。

山门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筑,创修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额悬“少林寺”黑漆方匾,为清康熙皇帝御书。据《少林寺志》载:此匾原悬于大王殿正门上方,大王殿焚毁后,移于此处,入少林寺山门,是一条宽阔的慢斜坡形雨道,两旁有许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则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还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禅师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郭沫若为此曾题诗说:“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愿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寺内还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岳少林寺碑》、《宋苏东坡观音赞》等。另外还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书写的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2、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如今的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20xx年中秋节郑州最佳赏月地点-景区。20xx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郑州中秋节免费旅游景点1、黄庄黄河大堤

这个地方环境清静、秀美、游人少,伴着夕阳西下,小情侣拍拍照,拉拉手,很适合谈情说爱的~而且有郑州黄河第二大桥。从紫荆山乘305路公交车到终点站黄庄,向北上黄河大堤,左转1公里即到。下车后步行30分钟。

2、邙山古树苑

位于天河路与开元路交汇处,占地600亩,栽植树木3723棵,其中古树880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3棵,520xx年以上的数十棵,120xx年以上的850棵。还有林间小道、两块60—80吨重的巨石、人工湖、假山等。在市内乘坐78、90、91路车到惠济区政府下车即到。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 篇七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

诗题中“破山”即今江苏常熟的虞山,破山寺本名兴福寺,始建于南齐,到常建赋诗之时,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可算是一处古迹了。

本篇是盛唐诗歌的名作。宋人洪刍作《洪驹父诗话》云:“丹阳殷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爱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为警策。欧公又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建作数语,竟不能得,以为恨。予谓建此诗全篇皆工,不独此两联而已。”殷是与常建同时代的著名诗评家,他的赞扬表明此诗问世不久就受到人们的赏识和推崇;欧阳修则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他的赞扬又表明此诗的荣誉没有因为时代的改变而衰减。

古诗中的杰作各有妙处,但常常有这样的共同特点:字面浅显明净,不用艰深的语词和生僻的典故,好像一读就能明白,但意蕴却丰富而微妙,反复吟咏,其味无穷。这要求语言精致而富于暗示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常建此诗在上述特点上表现得非常突出。

开头两句是平稳的交代,点明游览的时间、地点,并简约描述了古寺的环境与氛围。这种写法让人感觉到亲切和随意,好像跟随着诗人自然而然进入了游览的行程。但其实这两句又并不是漫不经心的。“古寺”在这里既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又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通常古寺给人的印象是庄严而肃穆的,一般诗人喜欢将它与黄昏的景象相配合。而常建选择“初日照高林”的画面,此时旭日初升,光芒灿烂,照耀山林,古寺掩映于林木之中,静谧而明丽,这是一种动人的景象;而表示

时间意义的“古”和“初”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饶有趣味。

诗人“入古寺”,照例应该看到什么呢?山门、前殿、正殿、钟楼,以及这些建筑中的壁画、佛像,乃是寺庙中必有之物,但诗人一句也不曾提及。现在我们注意一下题目,原来诗人要写的不是“破山寺”,而是寺内的“后禅院”。

这里是有些讲究的。佛教在中国传播以后,变化很多,宗派林立。而特别中国化的也是中国士大夫格外亲近的一支是禅宗。禅宗的特点是不重偶像崇拜,甚至不重经义,而把内心的自我解脱放在首要地位,尤其注意从日常生活、从大自然中获得启示,寻求顿然超悟的契机。常建诗真正要写的是一种禅意,所以虽入古寺,却忽视寺庙的主体。

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穿过竹林中曲折的小径,进入寺庙的后院,那里有僧人静修的禅房,有层层的花木环绕着这些照例是简朴的屋子。前面已经交代了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那些带露的花朵是如何鲜洁,可以想见。“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好像是单纯的叙述。但我们应该知道诗歌不能够依赖叙述,它必须构造意境,并以此暗示更丰富和不确定的内涵(这才能够唤起读者参与创造诗意的欲望)。从蜿蜒曲折的竹林小径走到花木扶疏的后院禅房,景物有幽明的变化,这不仅描写出环境之幽静美妙,也不仅写出禅院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特点,这一行程本身,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发现内心、寻求精神归宿的过程。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与前一联均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写法不一样。这一联在写景中更直接和明确地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或者说,这是一种充满哲理意味的写景,是“禅意”的浮现。山林景色优美,鸟儿自在啼鸣,这本是两项事物,但“山光悦鸟性”,强调美好的自然使小鸟的天性得到满足,因而喜悦,却包含了体悟和发现;而鸟之“悦”归根结底缘于人之“悦”,则又是不言自明的。至于“潭影”怎么能够“空人心”呢?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山中的水潭是清澈而平静的,它引发人对类似的精神境界的向往;禅学认为世间诸相似为实有而终归虚幻,而潭水中浮动着的云光山影,那是一种虚幻的美景,它好像就在指证禅学的道理。

内心沉入一种虚静的状态,“万籁此俱寂”,这时一切声响都消失了,“但余钟磬音”,唯有寺庙中钟磬之声悠然远扬,散播到整个世界。当然,你可以说诗人在表达对佛旨的感悟和虔诚,而从诗的结构来说,这也是一种变换感觉、扩展诗境的方法。当我们在想象中感受着山中古寺的钟磬之声缓缓扩散时,会在诗的意绪中沉浸得更久更久。

对中学生来说,充分理解这首诗的全部内涵可能是困难的,但它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只要反复去读,就会不断有新的收获。你会惊叹:诗原来可以如此美妙!

【阿奔的话】

二战结束后,由于家境窘困,年仅8岁的昭广被母亲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没想到迎接昭广的却是一间破烂的茅草小屋。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智慧自信、乐观通达的外婆却总能想出种种神奇的办法让日子过下去:她每日出门,腰间总会系上一条绑着磁铁的绳子,将路上的钉子和废铁回收卖掉,以贴补日常开销;她用木棒拦截顺水漂流下来的各种物品,小河上游就成了家里的“免费超市”……8年贫穷时光,外婆不仅让这间简陋的茅草屋里始终充满着笑声和温暖,也让昭广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真挚感人,尤其是外婆对生活的感悟和随口甩出的连珠妙语更留给我们种种思考和启示。

“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

“别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

“游泳不是靠泳裤,靠的是实力!”

“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我们家是穷得开朗。”

熟悉风景作文700字 篇八

生活在上海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最稀缺的要数时间了,从小大人们就教育我“想要赢就要和时间赛跑”的“快观念”。以至于,在一条回家的必经之路上也得小跑行进,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完全没想过,这个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也会有风景。

那天,我从学校回来,一点也跑不动了,便头一次在必经之路上慢慢往家走。

一阵阵清风拂面吹来,凉丝丝的,我下意识裹紧衣服。一片调皮的树叶乘着风滑翔,恰好坠落在我的头上,我摘下头上的叶子,黄色的树叶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抬头望去,整棵树仿佛披**金纱,在风中轻轻摇曳,婆娑多姿。树底下铺着红红黄黄的落叶,一地斑斓。还有几簇花镶在草丛中,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开得烂漫……啊!原来已经入秋了吗?我平时匆匆地赶来赶去,竟都不曾留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这浓浓的秋意多么迷人啊!

这时,一个柱着拐杖的老奶奶从我的身边缓缓走过,她的脚步很轻,脸上挂着一丝惬意的微笑,目光流连在四周的美景。晚风吹起她鬓边的银丝,夕阳照着她温柔的笑容,她那样悠然地走着,也许她此时正在心中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日子。这个场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竟让我的心头涌起莫名的感动。

走着走着,我发现这条我熟悉的路变得陌生了,从前我每次都是连走带跑,沿途的风景在视线中扭成一团又快速淡出,从未好好欣赏过。不知不觉中,到家了,我心想:完了完了,一路上只顾欣赏风景忘了看时间了!我习惯性地看了下表,竟比我平时回家的时间只慢了一两分钟而已。平时总是急匆匆地回家,花了四五分钟的时间,却失了沿途的风景,现在改变心态,放慢脚步,花差不多的时间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急匆匆地奔向前方,却往往忽视了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自己脚下的路上。

破山寺后禅院 篇九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①破山寺:即兴福寺,始建于南齐,在今江苏省常熟虞山北麓。禅院,即寺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②禅房,僧侣们的住所。③万籁:指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④钟磬:寺院中诵经、斋供时的信号。发动用钟,止歇用磬。

常建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诗人,他一生潦倒,仕途很不得意,仅仕为盱眙县尉。大约在安史之乱以后,失去官职,于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大约是常建任盱眙县尉时,游常熟虞山兴福寺后禅院时所作。兴福寺始建于南朝齐时,初建大殿,见一石隆起,左看似“兴”,右看似“福”,故取名兴福寺。唐代传说有黑白二龙交斗,冲破溪涧,而寺就在涧边,因此又称破山寺。

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的冷落、沉寂、幽静,从中也透露出作者寄情山水,以摆脱尘世纷扰,排遣内心苦闷的出世之情。诗题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而全诗直接描绘禅院的文字并不多,仅有“古寺”、“禅房”、“钟磬”寥寥数字而已。作者从描写环境入手,着重这里的山光水态,以呈现别样的风景。历代评论家对此诗都非常赞赏,因为它具有清秀、古淡朴素的特点。

首联点题,作者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正值旭日初升之时,阳光映照着山上的丛林。“入”、“照”二字,将幽深的禅寺与静谧的丛林通过动态表现出来。“初日”照应“清晨”,“高林”又引发下文。诗人在这里不用山林、树林,而用“高林”,因丛林在山上,处于高处,这是写实,同时山寺禅院就在这丛林之中,这是隐逸的最佳场所,也是作者的向往之地,故言“高”,这是写意。次联更是深受后人称颂的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长满翠竹的山径,一直通向幽僻的地方;浓阴覆盖的禅房,掩映在深深的花木之中。宋代大诗人欧阳修对这两句诗非常喜爱,一心想模仿其语而再作一联,但久不可得,只好感叹“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在青州的一个山斋休憩,亲身体会到常建诗的意境,又欲效而作诗,却仍然“莫获一言”。可见常建诗的佳处在于造意精微,不求形似,重在达意。三联是说清晨的山光使鸟雀感到愉悦,澄澈的深潭使人心觉得空寂。这一联还是照应着“初日”来写的,山光是初日所照的明处,潭影是初日所照的暗处。实际上又是互文,即山光与潭影,都是既悦鸟性,又空人心的。诗越写越静,由竹径至禅房深处,唯有“鸟声”、“潭影”而已。鸟多山栖,而写鸟用一“悦”字;水令人远,而写水用一“空”字。山水相互映衬,使这一联臻于极致而成为千古名句。鸟与人都怡然自得,这是尘世之外的自然对诗人的召唤。加以佛门就是空门,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诘经・方便品》),故“悦”与“空”既是写景,又蕴涵着深刻的禅理意味。山光、潭影、鸟性、人心,四者合而为一,是人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最高境界。末尾二句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悠悠钟磬之声,在晨空中萦旋回荡。如此清幽的境界无疑会使诗人豁然开朗,顿去杂念。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禅院清幽静寂的环境,特地拈出寺里的钟磬之声以衬托此地的寂静,与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新范文

派对邀请函精选4篇02-25

王维生平简介最新6篇02-25

解决方案优秀4篇02-25

大年初一拜年祝福语(精选句子【通用8篇02-25

国庆节祝福语简洁大气(优秀7篇)02-25

如火如荼5篇02-25

管中窥豹【精选7篇】02-25

神机妙算褒义词贬义词(优秀4篇)02-25

《无衣》原文及译文【最新5篇】02-25

止于至善的成语解释精选8篇02-25

149 32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