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2022二十四节气立冬的含义【通用8篇】

2024-02-21 12:00:58

大家都知道立冬是代表冬季开始的节气,也知道立冬代表寒冷,农民很重视立冬,立冬后人们都会进行食补,俗称“补冬”。那么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呢?以下是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2022二十四节气立冬的含义【通用8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冬的记载 篇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也就是说立冬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分为三侯: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意思为立冬之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算太冷。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篇二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

立冬有哪些习俗 篇三

(1)吃饺子

准备自己喜欢的馅料,包成元宝状的大饺子,犒劳自己也可以抵御寒意,在北方,普遍在立冬这天都要吃饺子,古代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在立冬这一天,用元宝状的馅料满满的大饺子进补,犒劳自己的同时还可以抵御寒意,这也被称为“补冬”。

(2)迎冬

立冬天气凉,人们习惯在此时备好冬衣,以防御接下来的冬寒。秋季作物已收获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冬眠。瑞雪祈丰年,人们还会向祖先奉上贡品,祈求上苍保佑来年的丰收。在古代的立冬日,士大夫会在家拜贺长辈尊者,还互相出去拜谒联络感情这就叫“拜冬。

(3)冬泳 ?

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会在寒冷的河水中遨游,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4)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5)补冬

谚语 “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6)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在民间,人们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篇四

表示冬季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因此,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确切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立冬是传统上为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相当于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225°至240°的一段时间,约14.9天,每年11月7日(或8日)开始,至11月22日(或23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16°19′S移至 20°16′S。狭义上立冬的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225°的时刻,即在11月7日(或8日)。

立冬的含义是什么意思:表示冬季开始 篇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左右,当太阳黄经到达225°,为立冬。

在古代的时候,立冬的“立”是开始的意思,“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立冬节气有什么特点 篇六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立冬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

在南方初冬时节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立冬后,冷空气频频南袭,可能形成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季节划分 篇七

1、节气法

中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起始。冬季以“立冬”为起始,至下一“立春”前结束。冬,即“终也、万物收藏也”的意思;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2、气温法

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新的分季标准,以候平均气温(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稳定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

按气温法划分的四季,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至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至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冬季结束。气温法划分的冬季,意味着气温已稳定下降到10℃以下,表示天气寒冷了。

立冬养生 篇八

1、宜进补,要先引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2、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养肾不妨多泡脚,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可以防治各脏腑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便秘、脱发落发、耳鸣耳聋、头昏眼花、牙齿松动、失眠、关节麻木等症。

因此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

3、睡懒觉,利阳气生发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4、多运动,强身健体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5、调情志,平和心神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

专家建议: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立冬的养生应做到精神安静,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

6、晒太阳,预防疾病

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进行日光浴须注意保护头和眼睛,以免由于过度曝晒引起头晕目眩、倦怠乏力。也不宜在空腹、饱腹和疲劳时进行日光浴,以免引起头晕等不良反应。立冬时节进行日光浴,应特别注意不可过度曝晒,以免紫外线辐射过度引起人体皮肤衰老,甚至患上皮肤癌。

最新范文

观课评课评语最新6篇02-21

儿童安全知识讲座(优秀7篇)02-21

退休祝福语【优秀7篇】02-21

人员调动通知书【优秀4篇】02-21

学生期末评语(最新5篇)02-21

期末评语(优秀4篇)02-21

党性修养锤炼不够表现及整改措施(优秀202-2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及赏析(最新02-21

经典的祝福语优秀3篇02-21

朋友父亲去世安慰短信【4篇】02-21

149 32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