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论文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优秀6篇】

2024-01-25 16:42:26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学校安全教育论文【优秀6篇】,欢迎阅读。

教育安全论文 篇一

ABC岗位制在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中的基本做法为“相互提醒、互为备用、第三方监督”。下面分别论述A、B、C这3个岗位的职责和在学校(或幼儿园)、家庭、社区中的具体应用。

(1)A岗位,即英文“ACTION”,是“行动”的岗位;在汉语中,即“按照”的含义,可引申为“按铃”、“按键”,也就是按照安全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按照规定的要求报警、按照科学的方式呼救。其岗位职责是在C岗位的督导下,按照B岗位提供的行为标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方式,包括观察其在应急演练中的行为,强调和鼓励安全行为,随时制止、纠正不安全行为,并在必要的时候报警呼救。另外,A岗位还需配合C岗位、B岗位,具体执行安全行为训练、灾难应急演练,包括情景模拟与体验。A岗位强调防范与应急,强调操作技能,相当于“观察员”、“报告员”。在学校(或幼儿园),该岗位通常由对“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比较熟悉,也比较有责任感的教师(或保育员)、学生代表(如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来担任;在家庭,则由与孩子密切接触的家长(如照顾日常起居的母亲或保姆、陪同玩耍的成年亲友)担任;在社区,一般由管理居住小区的水、电、气、消防、保安的物业公司(或村委会委托的类似岗位人员)来负责。

(2)B岗位,即英文“BROAD-CAST”,是“宣传广播”的岗位;在汉语中,即“传播”的含义,也就是宣传、标示,包括准备安全教材、安全防护用品(培训用)、宣传张贴安全标识,把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书籍、教育视频、安全教育防护设备、活动器材等进行整合,收集最新的安全教育资讯(含安全事故案例),教会幼儿基本的应急知识如衣服着火后的自护三步曲“停步—倒地—翻滚”等,训练青少年了解并熟练掌握使用灭火器、救生圈、防毒面具等常用的应急救护品。B岗位强调意识,强调准备,相当于“宣传员”、“教练员”。该岗位在学校(或幼儿园)通常由教学(或保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保育员)、理论与动手学习能力均较强的学生代表(如宣传委员、学习委员、课代表)共同组成;在家庭,则由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工作相对不繁忙的家长或其他共同生活成员(如祖父母、全职家政员)等来担任;在社区,一般由居委会(或村委会)组织,物业公司(或村委会管理的水、电、气、消防、保安等岗位人员)配合。

(3)C岗位,即英文“CHECK”,是履行“检查监督”职责的岗位;汉语含义是“督查”,定期评估、识别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的风险点并督促整改,包括对A和B的安全岗位职责实施情况的检查,对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器具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建立奖惩制度,侧重对各类伤害进行主动监测,围绕“伤害”主题教育质量工作开展过程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奖惩等。C岗位强调责任,强调效果,相当于“督导员”、“排查员”。该岗位对安全职责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尽可能地安排2~3人或更多的成员共同组成。在学校(幼儿园),通常由未成年人所处组织中比较有权威、对组织日常运转起决定作用的校长(园长)牵头,教导主任、班主任老师、学生班长(或学生会代表)、家委会代表共同担任,可结合“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组织安全检查并通报相关检查结果。在家庭,正常情况下,C岗位应由家庭中最有威信和权威的人来担任,比如父亲;但现在留守儿童较多,日常照顾孩子的家长往往很难有精力顾及细致的安全检查,而这样的家庭,其居住环境、周边环境又常常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此时,可由其监护人委托家族中较有威信的亲属家长来代为履行检查,居委会(村委会)配合。在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应在其日常行政机构中设置、配备相应的岗位和人员,或由其组织机构中负责社区安全的人员兼任,可考虑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或村民代表)的作用,吸收业务代表(或村民代表)组成督查小组,在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高发期(如寒暑假、节日期间)组织检查、提醒、整改。

二、实施ABC岗位制的关键环节

1.1未成年人广泛、实际参与安全教育并定期轮岗

在ABC岗位制中,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包括老师、家长和学生,其上岗人员不仅是安全教育中的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应定期实施轮换,具体地讲,应既有分别在A、B、C各自岗位内成员的轮换,也有A与B、B与C、C与A之间的成员轮换。其中,担任A岗位的人员应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地让未成年人自己担任,并适量增加上岗人员,加快轮岗频率;特别是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通常是小学6年级至初中2年级),未成年人一方面身心变化快,心理矛盾多,逆反情绪强,另一方面求知欲和精力都很旺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挑战愿望增强,自身虽已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普遍具备担任“安全观察员”的初步条件,但仍需要老师和家长提供他们发现自身认知缺陷和安全隐患行为的机会,此时可安排他们担任其他班组、相对较低年级、家庭其他成员的“安全观察员”,鼓励他们成为低年级学生、自身家庭的“宣传员”、“教练员”。

1.2老师和家长均具备正确实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需要动用的社会资源涉及公安、消防、卫生等多方机构和组织。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有时难以协调,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并将其作为和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孩子。目前对教师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尚不专业、系统,应考虑在师范院校等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中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比重,将其列为教师的必修课和取得教师从业资格的必考课,并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晋级和上岗以后的年度工作考评中增加安全教育工作成效的硬性指标。而对于家长的安全教育应开始于他们成为准父母阶段及孩子刚出生的关键时期,在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医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后恢复、新生儿接种疫苗的关键时期,由医院牵头对孩子的父母(可延伸至祖父母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孩子人身安全(防拐卖、防意外伤害等)、疾病防范、用药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由家庭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对小区内新生孩子的家庭进行居家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家长们具备基本的、常用的未成年人教育知识和技能。待孩子入园、入校接受常规教育时,家长和教师再通过“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交流学习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常态的学习和更新。

1.3由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组成网格管理

未成年人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安全教育的空白地段和衔接失效的时间,比如暑假期间高发的溺水事件、空巢孩子的坠落事故、孩子上下学途中的打斗事故等。未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活动范围日趋广泛,早已不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社会一方面要加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公益广告、公益组织、科普媒介等,共同营造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提醒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安全的整体氛围。A、B、C岗位不仅只是设置在学校,也涵盖家庭、社区,在未成年人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衔接、相互呼应,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平安、健康成长。

三、结论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二

2014年8月份的五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发生,对于她们自身、所在的家庭和学校都是一个惨痛的结果。这些意外之殇挑拨公众的神经,让整个社会人人自危、不得安宁。每一个失联的背后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将这些个案拼凑分析后得出以下三方面是主要原因: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父母对子女安全教育的缺失,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

1.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薄弱

女大学生失联,这个敏感的话题被一度讨论,在这么多起的失联案中,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女大学生疏于防范,因为涉世不深,思想单纯,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具体体现在:一是所有的失联女大学生都轻信他人,即单纯无知、怜悯他人的心理。她们认为世上都是好人,例如在深夜轻易上了黑车,或者是在返乡途中坐上了陌生人的车,或者是毫无防备就去见所谓的网友等。二是在和陌生人搭讪一两句后,立马消除了警惕心理,例如高渝在上黑车后发现有异常情况想要逃离时,被司机的几句话就打消了念头。三是在遇到伤害时不懂巧妙化解,即情绪管理失控。以高渝女生为例,她在司机对其进行不法侵害后抛出一句:“我会记住你的。”这一句话成了歹徒心生杀机的直接导火线。另一个明显标志是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意识的淡薄会使伤害蔓延开来。如果不拿起法律这把利剑惩处不法行为,加重犯罪成本,那么失联案就没有终止之日。

2.父母对子女安全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和思想都影响着孩子三观的形成,也左右着孩子对社会的看法。父母忽视了他们对生活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同时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使他们接触不到一些安全问题,也就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从父母那得到安全知识、接受安全教育的机会。因为缺乏父母对安全和性方面的教育,导致女大学生远离家乡父母时,分辨不清真伪善恶;导致女大学生在危险来临前无法紧急避险只能任性为之;导致女大学生在危险发生时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行为,只能让伤害继续甚至连保护自己的生命都不懂。这样贫瘠的安全教育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也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敲响警钟!

高校一方面旨在提供一些专业所需的知识理论学习,以识记、通过考试、增加就业率为目标。把安全教育划分给学校保卫处,而学校的保卫处大部分只负责校园内部的安全,并未对学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如果说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有下功夫的一个例证就是新生开学的军训,这段时间里学校会进行多场的安全教育讲座,但由于持续性、系统性不足,时间一长学生便麻痹大意甚至是将当初的安全教育抛在脑后。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所面对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新的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而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也不能很好地用来防范和应对现代的安全事故,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不足。这些因素共同体现了高校方面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亟待解决。

二、减少失联案的对策

保护学生,减少失联事件的发生固然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和打击力度,但更需要的是加强学生们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教育。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家庭方面,父母应改变大包大揽的育子方法并加强对子女安全方面的教育。高校方面也应从根本上重视安全教育,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提供应有资源。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父母、学校等的多方帮助。如何从源头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成为重要课题。一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最关键的就是自身,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安全防范案例学习一些经验,根据别人的处境换位思考。二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获取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在线途径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也可以通过非在线途径,例如:报纸、宣传栏、周围的同学等。三是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警惕心理。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更不例外。增强法律意识,一是积极主动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的知识体系,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二是将所习得的法律知识与现实结合形成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应该拿出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倡导家长进行理性的安全教育

首先,家长对于安全教育应适时讲解、以身作则。作为家庭的带领者,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从小就要教给孩子相关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技巧,不能因为觉得为时过早而避开。此外,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不贪图小恩小惠,明辨是非。其次,有效的安全教育不只是口头上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应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和社会风气。照本宣科的安全教育只能是暂时的警醒,不具有持续性,而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或法制节目等可以更有效地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的心灵。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合理有效地安排安全教育活动或课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根本上重视大学中的安全教育活动应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安全教育来体现。首先是对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必要的安排。安全教育缺乏是导致女大学生独自在社会中面对形形的人无法分清安危、正恶的推手。因此,将安全教育列入必修课程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学到、用到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其次是建立辅导员学生安全动态跟踪机制,大学辅导员的作用约等于家里的父母,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多数辅导员年纪与大学生相仿,较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此,由辅导员跟踪学生的安全动态显得必要且合适。辅导员对自己所带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其动态,与学生谈话多些安全方面的涉及。这样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与失联“说再见”。最后是联合社会团体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迥异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一些漫画案例并加上分析和正确的做法,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接受安全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摆脱平时教学的呆板,更能让学生记得一清二楚。女大学生的失联不是偶然,但笔者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女大学生的失联将逐渐呈现减少的趋势,社会必将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三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转型时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易受外界影响,社会经验缺乏,好奇心重,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大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微信来对其实施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也使用微信来对别人实施作案,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微信安全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自身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微信安全防范意识

微信安全事件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因为一旦发生就会给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工作中,高校往往只注重教育大学生防范现实空间中的安全事件,比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等等,而忽略了对像微信这样的虚拟网络空间中安全事件防范的教育。目前,微信已经成了大学生现实空间的延伸,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区域,大学生花在微信上的精力越多,时间越长,发生危害安全的事件概率就越大,必须教育大学生将微信安全事件与其他安全事件同等对待,微信安全防范意识必须入脑入心,切勿让微信成为“危信”。

(二)教育大学生了解微信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往往穿着打扮时尚、谈吐风趣幽默、花钱干脆大方,能快速骗取受害人信任,为作案做好准备。2.犯罪选择对象犯罪对象多为单身女性。一类为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薄弱的女学生或年轻女性,另一类为有家庭、婚姻、心理等问题的中年女性。3.犯罪手法微信利用中“摇一摇”“漂流瓶”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可以准确定位1000米内其他用户的地理位置并且建立起周围陌生人的社交网络。犯罪嫌疑人多是利用上述功能来确定犯罪目标,之后通过微信与其搭讪,了解被害人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再创造条件实施犯罪。4.犯罪形式微信犯罪主要分为侵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种形式。犯罪嫌疑人利用微信邀请被害人见面,在与被害人见面过程中实施等侵害人身权利犯罪。又如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在见面过程中实施抢劫、以“好友”身份趁机实施盗窃、以做生意或代购产品为名实施诈骗、获取隐私信息实施敲诈勒索、窃取微信号冒充本人向其亲属或其他好友发消息诈骗钱财等。5.破案难度大微信犯罪实施方式简单,手段非常隐蔽,风险小,成功率较高。并且由于受到技术和公民隐私权等方面的限制公安机关无法对微信聊天内容和用户的真实意图等进行监控,被害人被骗后取证困难,侦破难度加大。

(三)教育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养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是预防微信安全事件发生的必要前提。微信上遇到朋友借钱或者索要个人信息的情况要首先打电话核实清楚在做决定。注意保护个人和他人的隐私,及时清除个人位置信息。多关注正规的、官方的微信公众平台,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真实正确有价值的信息资讯,加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三、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加强微信安全教育宣传

高校应合理运用传播媒介和舆论工具,比如校园报刊、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板报等手段来提醒大学生强化防范意识,提高对微信社交的认知,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二)微信安全教育要进课堂

高校应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应把安全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条件好的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开展,条件差一点的每学期期初与期末也应至少开设一堂安全教育课。开展微信安全教育要时要将典型案例放入课堂中,以事实说话,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件模拟等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防范能力。

(三)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应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微信安全教育自然也离不开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利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主题团活等形式使大学生耳濡目染、时刻受到熏陶。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四

一、把人身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用电防火安全的教育

学生在学校内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例如用电安全,防火预警。在宿舍内,学生本人要自觉做到不用大功率用电器,校方也应该起到监督职能,加强对学生用电的监管。另外,应该周期性的对学校的电器设备进行检测维修,防止漏电现象。学生在用电正常的同时应该学习消防知识,学校应该联系当地消防部进行消防演练,当出现火灾时不至于惊慌失措。

二、注重“心理”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爱情价值观

爱情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大学生基本上已经到了法定年龄,由于荷尔蒙分泌而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而且应该被尊重的。但是,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应该对自身有一个安全措施的保护,学校要提供平台,教授学生基本的知识。澳大利亚艾滋病防控机构为大学生发放安全套。中国人生性腼腆,对于“性”话题一直是支支吾吾,三缄其口。但是,女生要有保护自身的自觉性,有正确的爱情观。大学生常常陷入爱情的苦恼中不可自拔,在爱情充斥着大学校园的时刻,刚刚步入成人行列的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欣喜和好奇让他们对于爱情有一种神圣的向往。但是当爱情破灭的时候又会因为自身抗压能力不够而出现一些极端现象。对此,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视爱情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主要的成分,当爱情出现危机或者爱情已经消亡的时候,和朋友、同学、老师交流,分担自己内心的痛苦。

三、强调校外安全教育,用正确的观念融入社会

作为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希望尽快的融入社会的积极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外出做兼职,找寒暑假工表面上看一件轻松平常的事情,却成为高校安全教育中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盲点。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许多学生都会出去找工作,开源节流。但是在外出过程中要谨防受骗上当。新闻中经常能够听到大学生由于外出工作被传销,被克扣工资等现象,这就需要大学生外出时要谨记“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有不切实际想要赚大钱的想法,只要不存贪财之心,就不会被别人有可趁之机。当大学生被克扣工资的时候,或者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应该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平时生活学习中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关心新闻媒体报道的事情,做好防范工作。

四、双管齐下,加强交通安全和出行安全教育

如今是车辆盛行的时代,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轿车。因此学生在外出时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违反交通法规。当然,也有大学生自己有车,这种情况下要切记好勇斗狠,许多青少年开车家里的车出去兜风,赛车,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忽视他人的生命安全。在节假日期间,由于大学生离家较远,有一部分人便会结伴出去游玩。游玩期间要注意火车上的金钱安全和旅游景点上的人身安全。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轻视。我国的教育制度仍有许多需要改进,政府认真引导从严监督,学校严格履行自己的执职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的学习,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充实丰富自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作出贡献,也要坚持履行我们的义务,服从政府政策指引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高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有的放矢。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 篇五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安全教育现状。当前的民办高校中,学生大多都属于90后的青少年,其自我意识较强,并且很容易接纳新鲜事物和观点,思想趋于多元化。但如今高校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并且要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所以导致其更多地看重眼前利益,对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不够关注[1]。此外,由于受到互联网所传播的各种外来信息的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也遭到了弱化。在校园中,学生打架斗殴等事件时常发生,也有的学生因为受到外界消极影响,而自我调控能力又不足,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而心理因素也会驱使学生走上违纪甚至违法道路,严重影响学生安全。(二)从学校角度分析安全教育现状。从学校的角度看,由于受到办学目标等多种因素的束缚,民办高校必须将重心放在对学生的课程教育上面,因此在安全教育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在有的民办高校当中,经常会出现重利益而轻安全的现象。学校把一线教育视为重点,对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对安全教育则仅仅是穿插于思想政治课或是对学生的日常教导中,缺乏更为深入的渗透。且安全教育方式过于传统和死板,难以引起学生注意[2]。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安全知识不够重视,其安全意识自然也得不到提升。

二、民办高校进行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

(一)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在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民办高校中,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对学校的校风、校纪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从而督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保护,提高学生对于安全方面的意识。因此,民办高校应当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当中,积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普法宣传,以此树立起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墙报、黑板报、标语牌和橱窗的宣传作用,在这些地方写上安全警示和标语等,以此营造出校园安全教育氛围,同时达到宣传安全知识的目的。同时民办高校也要建立并完善校园安全制度,真正落实好安全责任制,构建出制度文化,这也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关键内容之一。(二)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安全教育。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只重视讲授教材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引导。实际上,利用课堂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学生的安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关于法律知识和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学,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例如讲授《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条例,让学生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民办高校也可以正式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或是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将一些悲剧扼杀在摇篮中,保证了学生人身安全[3]。(三)利用互联网开展安全教育。面对当前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局势,高校学生都对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互联网上的信息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没有接受到正确的引导,高校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危害到学生健康。比如最近从俄罗斯传入的“蓝鲸游戏”,就已经导致了部分青少年自杀,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所以,民办高校也要对此引起注意,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识别网络上的各种消息。学校可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比如《怎样正确运用互联网》教育讲座等,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与自控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智对待网络,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从而学会吸收其中积极的因素,摒弃消极的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加大投入是保险箱。民办高校缺乏教育经费和设施投入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要保证高校的安全,必须有一定的投入。所谓金钱买和平,这是真理。在这个阶段,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如大学的墙壁,公寓,低保护窗口仍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确保安全标准和消防设施的施工质量保护设施,技术保护系统的改进,建立了电视监控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

从当前情况看,民办高校中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今有不少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从而影响到学生安全。对此,民办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以及互联网,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刘世东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等等。民办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探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6:33.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六

互联网络的确是一个信息宝库,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中除了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外,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以及虚假信息也充斥着网络。这些不良信息会给大学生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中拥有很多陷阱,也有很多木马、蠕虫、病毒等恶意软件,如果不加强重视,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譬如大家人所共知的熊猫烧香等病毒全球大面积感染事件、趋势科技等数千网站被挂马的黑客事件,今年破获的境外网上银行诈骗案等事件以及网络博客钓鱼事件等令人深思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网络世界充满着信息安全威胁。然而,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普遍非常薄弱,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毫不例外。当下的互联网正在改变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搞好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避免大学生本身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已经成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合格人才的最基本的条件。了解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现状、研究信息安全教育措施业已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现状

1.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以我们对唐山所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为例,有28.6%的学生由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事件对自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7.5%的学生选择不清楚,由于未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总数的45.2%,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35.1%,足见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之薄弱。尽管如今众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高校属于信息安全高危环境,但只有少数高校进行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也很少有高校能够达到指导教工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系统安全在现有科技和新兴科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些学校中开展的尚不健全且目的不明确的教学研究项目可以反映出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很低。与此相反,信息技术的进步却不断要求学生具备更多信息安全的知识。显然,这两方面已经成为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常常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多数研究局限于信息安全对于军事的价值和意义,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用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投入。这种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的缺乏将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高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将成为未来企业中的中流砥柱,由于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重要的商业信息暴露于危险之中,或者在遇到这种不利的处境时束手无措,而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明显滞后。也以我们对唐山高校的调查为例,发现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滞后。滞后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对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快速发展的网络已经延伸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可以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培养优质人才的需要。第二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培养健康、理性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系处理不当。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能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御、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大学生本身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是高校保证其“产品”高质量、高出品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三是未能处理好安全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不少高校片面认为大学生安全信息教育不是学校教学内容可有可无,因而大学生的安全信息教育也就不能列入学校的教学日程。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6.5%的同学表示,学校的信息安全教育不系统。

3.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缺乏重视程度。学校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水平。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各个高校有不同程度的欠缺:第一是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或管理机构。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安排,有的学校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放在各院系办公室,有的放在学生处,教务处,有的放在保卫处等等,从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第二是没有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专业教师和教科书寥寥无几。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一般也只是以报告、宣传等方式零敲碎打,致使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全面系统。第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没有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信息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说,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应有的位置。

4.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缺乏力度。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制度不健全,没有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教育手段落后。多数高校教育手段都是老一套,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脱离实际,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缺乏系统性。教育过程比较随意,而在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和防范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较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

最新范文

国家安全教育论文(精选9篇)01-25

个人承担责任书(优秀9篇)01-25

声明公告(3篇)01-25

我国最高学位是什么【精选3篇】01-25

幼儿园小朋友的开学祝福语【最新3篇】01-25

培训计划方案(通用3篇)01-25

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最新7篇)01-25

电视广告策划书优秀3篇01-25

食堂招标方案(最新9篇)01-25

化妆舞会策划书优秀9篇01-25

149 303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