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文 自述文(精选5篇)

2024-01-23 15:45:24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带来了自述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自述文范文 篇一

李嘉诺

嗨!大家好,我生于欣欣文具生产厂。我原来在商柜里陈列着呢,后来被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买走了。

我原本以为在这里可以过上好日子,可是,小主人却成天把我翻来翻去。你可能要问了,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折磨呢?哎,都是我那小主人,简直就是一个邋遢鬼。我每天都被主人放在一堆废纸里面,真是侮辱了我的美貌。记得那一次,主人想写字的时候,竟找不到我了,他把书包倒了过来,把东西全撒到了地上,也没找到我。他自己竟然忘记把我丢在了哪里?

还有一次,他在学习的时候,把我放在了桌子角上,结果,我掉了下去,漆刮掉了一大块,有的地方还凹了下去,“太疼了——”我发出了咔咔的声音。

小主人我真希望你能爱惜文具,我更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珍惜我们文具啊!

自述 篇二

200810

大家好!我是一只鲸鱼,名字是最高机密。

许多人都把我当成是一个非常之巨大的大鱼,可我并不是鱼类,我属于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而其它的鱼都不是哺乳动物。

在海洋里,你们可千万别认为我是无敌的,我们中还有一种“虎鲸”,它们可不认人,见到我们就要吃掉我们。我记得有一只巨大的“长须鲸”,但几个虎鲸把它围住,不一会儿它就丧命了,几个小时就被吃得不剩什么了。

虽然如此,最可怕的还是你们人类,虽然你们比我们小N倍,可你们用带尖有倒钩的铁棍朝我的同伴扎。虽然虎鲸也吃我们,但给我们造成更大灾难的仍是你们人类。

自述文 篇三

自然文学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意识

一、美国自然文学的概念

自然文学就其字面理解,无非是以自然为主题进行写作。但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却十分丰富。它是在美国特殊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自然文学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的新颖和独特。从形式上看,它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而言之,美国的自然文学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

美国自然文学的意义在于它的创新。在西方文明的传统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对待。而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动力则是要将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它由最初纯粹的自然史,到将文学揉进自然史;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为主的自然散记,到当代主张人类与自然共生存的自然文学。我们可以说,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趋势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

二、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

自然文学作为一个概念产生于现代,可它却是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有其历史渊源。

17世纪的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和威廉・布雷德福德的《普利茅斯开发史》都是以描述性的散文体写就,其语言清新简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为日后的自然文学独特的文体奠定了基础。

18世纪的乔纳森・爱德华兹在他的《自传》和另一部《圣物的影像》中大胆地将内心的精神体验与外界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以比喻的手法,表明上帝把整个物质世界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影子”。18世纪另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威廉・巴特姆,被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欧美大陆的文学界获得声誉的人”。他的代表作《旅行笔记》不仅反映出作者作为一个自然之人的哲学思想,而且对欧洲的浪漫主义产生了影响。人们通常认为,自然散文只是到了18世纪末才成为一种独特文体,它以巴特姆的《旅行笔记》的问世,作为自己趋于成型的标志。

到了19世纪,随着诸如托马斯・科尔的《论美国风景的散文》、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论自然》等作品的问世,美国作家才开始把新大陆的风景作为文学和艺术的源泉。在此之前,美国的作家与艺术家往往是把目光投向欧洲大陆,去寻求文学艺术创作的文化根基。科尔在《散文》中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联系不是着眼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说欧洲代表着文化,那么美国则代表着自然。生长在自然之国的美国人,应当从自然中寻求文化艺术的源泉。正是基于这种思想,科尔创建了美国哈德逊河画派,提出了“以大自然为画布”的宣言,吸引了一批被爱默生称为有着“新的眼光”的大自然的画家。后来,这个画派的作品与美国自然文学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长期以来,爱默生的精神及其人文思想一直是美国文化及文学的研究重点。但是目前在国内,将“爱默生与自然”作为主题进行挖掘与探讨的人并不多。其实,无论从爱默生所信奉的超验主义及其著作,还是从其生活和日记中,都不难看出他对自然的特殊情感与密切联系。就爱默生的著作而言,他的第一部作品便是《论自然》。他改良了爱德华兹的观点,明确指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曾于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所列的“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中位居榜首。他被视为美国文化的偶像,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自然作家。他的精神被视为美国文化的遗产。而《瓦尔登湖》也成为众多梭罗追随者向往圣地和效仿的原型。人们通常把梭罗视为爱默生的“圣徒”。从二者在自然文学中的作用而言,他们有着相似的灵魂。从现代的眼光看,梭罗在美国自然文学中所起的作用似乎比爱默生更胜一筹。梭罗不仅把爱默生的理论付诸实践,而且比爱默生超前一步。他预见到工业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的观点。

美国自然文学在20世纪有了新的发展。20世纪之前的自然文学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其作者对自然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希望从中寻求个性的解放,文化的根源和精神的升华,但是他们的思索与写作的着眼点仍限于自然与自我或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范畴。只是到了20世纪,随着诸如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以及玛丽・奥斯汀等跨世纪自然文学作家的出现,自然文学才展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这时的自然文学开始展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

从广度上,20世纪的自然文学已经不再局限于美国的东海岸,而是覆盖了几乎整个美国本土。随着奥斯汀、迪拉德和威廉斯等女作家的出现,原来以男人为主导的自然文学领域开始有了女性的声音。这种以不同的地域为背景,用不同的声音来描述自然的状况,使得美国自然文学形成了一种多维的组合,因此而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从深度而言,由于20世纪的自然文学作家大多掌握了自然科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知识,他们无疑获得了比他们前辈更深刻的洞察力。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一个被人遗弃的农场里,提出了“土地伦理”的概念,呼吁人们培养一种“生态良心”。爱德华・艾比在没有人烟的西部沙漠中,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模式:对立――妥协――平衡。特里・T・威廉斯则在盐湖边,呼吁人们视荒野为一种情感,像热爱一个人那样去热爱荒野。在当代自然文学作家的心目中,人与自然已不再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是“我和你”的关系。他们认为已经没有一个单纯的自我,而只有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自我,他们所信奉的已不再是“优胜劣汰”,而是“共生主义”。

三、总结

总之,自然文学是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求一种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在美学上,它展现了中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探索这一领域,将会像当初欧洲移民发现新大陆一样,令人在一个又一个新奇发现中激动不已。

参考文献:

[1]亨利・纳什・史密斯。处女地[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2]安妮・迪拉德著。余幼珊译。溪畔天问[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Scott American Nature :Fumikura Press,1993.

自述文 篇四

关键词:造型类学生;作品自述;造像艺术;绘画;雕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228-03

一、为何写

造型类学生为何要撰写自述呢?艺术本来就是一种媒介,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无须再使用文字表达。这是艺术作品的理想状态。而且,艺术作品应是开放性的。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解读,如果已有先入为主的阐述,就会限制观众的想象力。所以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说:“如果你想知道安迪・沃霍尔的一切,只要看表面:我的绘画、电影和我,我就在那里,没有什么隐藏在那后面。”[1,2]

但是,美术学院的学生可以像沃霍尔这样拒绝阐释吗?不能。首先,沃霍尔虽然没有直接阐释他的作品,但是他参加过非常多的宣传活动,办杂志,办电视节目,写书……他在全方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不需要对具体的作品再做过多的阐述。其次,沃霍尔在说这句话时已经功成名就,占据话语权,而美院的学生们没有。最后,和当今学生所身处的时代有关。西方古典艺术时代,作品的好坏多数情况可以直接从技术层面去评价。即使如此,仍会有格列柯这样的大师被埋没,就更别说现当代艺术时期了。现当代艺术,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决定一件艺术的好坏,甚至决定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品往往需要多个复杂的评价标准。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必要的阐释,观众很难理解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不管是博物馆,还是当代艺术展览,往往都会在艺术品旁放置标签,对作品进行阐释。

阐释作品到底是谁的任务?这是艺术批评家的本职工作。不同的艺术批评家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专业阐释。这些阐释可以很好地帮助观众读懂艺术品,建立艺术领域的良好研究系统。但是批评家的阐释可能和作者本人的表达有出入。批评家可能会发现艺术家所没有想到的闪光价值,也可能误读艺术家的观点,以致艺术家百口难辩。所以艺术家,有必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释。艺术家的自述和批评家的评论共同构成艺术研究的讨论话题。

二、用途

美院学生撰写自述具有以下几种用途:在展览中帮助观众理解作品;在画册中使用;在访谈中使用;在申请参加展览时向评委解释作品。对展览中的自述和画册中的自述,学生可以请批评家写。但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生,支付稿费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另外,在访谈中回答记者的问题和向评委解释作品时,往往需要学生亲自出马,别人代劳不得。通过访谈和展览申请中的自述,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推广作品,有助于以后的艺术生涯。

三、自述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美院学生在撰写自述时常常出现许多问题。一种是文不对题。学生的自述往往和他们的作品没有关系。《“重释当代”――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联展》画册中有一幅人体写生画。作者莫沁杰的阐释是:“幸福生活在与喧嚣的大街形成鲜明对比的257大院,一墙红砖使我独享那份清静,我总希望用一种平和安静的心态在画中去寻找童年那份梦境……也许现实世界就是让充满着那么多的无奈和希望才能让我不断去努力地寻找绘画中那些本质的准则和元素。所以,一直走下去。”[3]这是与画面没有一点关系的极端案例。在同一本画册中,另一副版画,描绘一个婴儿,作者欧阳妮娜的自述是一首诗:

原来你是透明的

与空气相遇

瞬间化作我一辈子的阳光

犹如漂在云间

慢慢地

我也变得透明

你却轻盈地

落在那坚不可摧的空间里[4]

诗情画意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但是当代艺术强调问题意识,强调对社会的介入。而诗的飘渺更适合表现性的艺术。诗作为艺术品的自述适用范围相当有限。比起诗来,对一幅具象版画切实地描述才会更加切题。有些人还会使用含混不清的语句。“含”就是这个语句包含很大的概念,“混”是指这个语句混淆不清。它们自身就是有待解释的语句,在简短的作品阐述中使用,常会使阐释莫名其妙,而不能解释作品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例如,《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3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集》中,中国美术学院4名美教系学生《回望之魅》的作品阐释中的最后一句是“根据之前的研究延伸出的具有当代性的创作”,[5]其中“具有当代性的创作”就是十分含糊不清的解释。当代艺术特征本来就不明确,或者说当代艺术是无特征的。使用“当代性创作”这样的语句,读者是无法明白作者到底要做什么。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李文杰在《她死了》这幅抽象绘画的中间部分,使用一堆肉色颜料,可能是象征女性身体,她的阐释如下:“此次展览作品来源于本人自身的女性经验与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女性的位置上将女性的感觉和生命体验进行表达。将女性的内在经验融合到我的艺术创作里,并应用当代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整个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经验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女性感觉和生命体验”、“内在经验”、“当代的表现手法”,通通含混不清。每个概念都需要分别阐释来明确它们的所指。而按照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理论,这幅绘画在美术史上下文的梳理中应该归属现代主义绘画范畴,又何来“当代的表现手法”之说?再有就是自述文字逻辑不通。广州美院黄一山在《重释当代》展览中的自述是这样写的:“在这个失语的时代,我时常因为彷徨而不知何以进行简单的言语,顿时感到喉咙哽塞,就像这潜水者一样,背着沉重的装备,咬着赖以生存的氧气管,潜入这个世界。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着这个世界,述说着一种离奇的潜在规则。”[6]在这段文字中,失语者的状态不知道为何和潜水者的状态一样,很难让人不明白他是怎么和镜子联系在了一起。三个物象没有明显的关系,却被用来比喻另一个,其逻辑是不通顺的。还有就是其实不是自述问题,而是创作跟不上思维,想通过艺术表达的思想因为创作能力不够导致文不对画。最后是夸大其词。《千里之行》中,来自西安美院版画系米梦楠在对《走神系列》视频装置作品的阐述中说:“我尝试建立完全陌生的视觉体验。”可是在图像时代的大背景下,很难想象是否还存在对观众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视觉体验”。[7]我们的观众是信息时代培养出来的,见多识广,是很难创造出“完全陌生的视觉体验”的。

同一本画册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黄齐成的雕塑《乐山乐水》,是用一根根钢条弯成宋元山水画中的山,是一件非常出色的作品。他在自述中说:“以现代的材料工艺手段进行了大胆创新。”“大胆创新”,有点儿夸大其词。使用现代材料表达传统形态,在艺术史上不是第一次。例如,展望的《不锈钢假山石》。这位同学显然是对自己的作品太过自信。

四、写好自述

之所以美院学生的作品自述中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一方面,在于创作时不太明白创作意义,跟着感觉走。所以在写自述时,只好找一些大而空的词语来表达。针对这种情况,要提高创作水平,找准方向。如果确实喜欢表现主义、原始主义和自动绘画,这一作品本身就没有具体意义,在写自述时要将创作放到艺术史上下文中去。其方法是,先对表现主义、原始主义或自动绘画等流派在艺术史上的意义进行阐述,申明自己的创作属于这一类型,加强自身的艺术史修养。

另一方面,学生总想将自己的创作往“高大上”去贴,但对相应的艺术理论又一知半解,因此出现许多文不对题、含混不清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应当尽量用平实的话语阐述创作意图或创作过程。如果能进一步添加意义,当然更好。

特别是并非一目了然的作品,对创作意图或过程的说明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千里之行》的展览中,中国美术学院颜情对装置《对话》的解说阐释了她的理想和记忆:“第三国际纪念塔象征的宏伟的共产主义的虚幻憧憬转化为废旧材料构成的现实状况……对于我来说,这样]www.shubaoc.com[的记忆仅仅是童年市井中的些许痕迹,它已经很淡了,被美好的城市风景冲淡了。”[8]对比一下她导师的评语:“颜情同学的毕业创作《对话》,……她运用拆迁工地收集的破旧门窗材料,创造性地‘山寨’了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塔及其承载的思想与精神内涵。并从废墟中捡来衣柜镜子的碎片,折射出一个虚幻的钻石影像。”[9]以上,导师非常清楚地交代作品制作过程材料的独特性,而这正是这件作品发生意义的关键。否则,我们看不出来一个模仿第三国际纪念塔的东西到底有什么价值。然后,导师再接着阐明它的意义,而非一开始就说意义。由此可见,导师的评语才是落到实处。对比学生飘渺的大理想,其更加阐明这件作品的价值所在。

如果对艺术理论了解不深,就应落到实处,阐明作品意图。

例如,《当代美术家》上刊载的一件中央美院学生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两天没睡觉》,作者是韩金鹏,作品是长35分钟的影像装置。作者的自述如下:

本人装扮成委拉斯贵支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从尽职尽责地保持威严的形象到抑制不住困意,然后睡去,整个过程显得漫长但又滑稽,意在消解权威,一切归于平凡。[10]

自述的语言非常平凡。比起玄而又玄的大道理,这个自述将创作意图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且让人结合作品会心一笑。那么对于一目了然的作品,在自述中,其创作意图或过程点到为止。例如,西安美术学院袁佳齐的装置《不可回收》,用泡沫和假皮毛布做了一个巨大假猫,放置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垃圾桶上。垃圾桶清楚地注明“不可回收”的标志和字样,一目了然,让我们知道这只猫装不进垃圾桶。袁同学的自述说:“生命不可回收,世界万物上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欣赏美丽世界的同时,它的美丽也由于我们的改变更加持久……”[11]开篇第一句话就点了题,不失为作品和自述完美结合的好例子。

五、总结

第一,在作品本身缺乏意义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尽量将自己的作品置于艺术史的上下文中去找寻所属类型,通过对这一类型的艺术在美术史中的意义阐释,对作品稍加提点,写出意义比较丰富的自述。第二,在作品并非一目了然的情况下,畅想大意义不如脚踏实地交代作品的创作意图或创作过程,以便观众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再添上意义和畅想,方能使作品的价值升华。第三,对那些本身非常出色、一目了然的作品,可对意图和过程点到为止,而更多地去讨论它的社会学和哲学等意义。第四,对自身能力有限、对艺术史和艺术理论都不太熟悉的学生,平实描述是最佳策略。

参考文献:

[1][美]肯尼思・戈德史密斯。安迪・沃霍尔:我的真实故事[M].任云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2][美]肯尼思・戈德史密斯。我将是你的镜子:访谈精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重释当代”――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联展[Z].广州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主办,2008:53.

[4]“重释当代”――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联展[Z].广州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主办,2008:77.

[5]王赞,徐冰。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3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56.

[6]“重释当代”――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联展[Z].广州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主办。

[7]王赞,徐冰。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3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158.

[8]王赞,徐冰。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3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36.

[9]王赞,徐冰。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3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36.

[10]韩金彭[J].当代美术家,2014,(5):66

自述 篇五

“hi!大家好,你们猜猜我是谁呀?我就是那‘闻名于世’的蚊子。我可出名儿了!不相信,你问问,现在哪家哪户不认识我?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自己吧!”

我出生的时候,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美人儿”。我身体细长,上面有着青一圈、白一圈的斑纹。大大的眼睛水灵灵的,美丽极了!不过我的嘴巴却是与众不同,我这张嘴呀,不是火红火红的,也不是小巧玲珑的,它尖而细长,虽然并不非常美观,但与我还是挺配的!我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唱起歌来美妙动听。有时,我一边工作一边唱歌。“嗡嗡嗡,嗯嗯嗯——”你说,我是不是一个天生的歌唱家呀?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吃人类的血,弄得大家都讨厌我,看到我就要打!有一次,我正“埋伏”在一堆盆景里,这时,一个白白嫩嫩的小丫头朝我这个方向跑了过来。我一看,“啊哈!这不就是那个小响吗?她的血可好吃啦!”接着,我想都没想,便冲了过去!没想到,竟被她逮了个正着,只听“啪”的一声,我的生命差点就结束了!还好我躲得快,我急急忙忙地冲出了窗户……唉!这就是我的自述。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做一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蚊子!当然了,这可能只是一个美梦而已!

四年级:11404355965

最新范文

毕业晚会策划书(优秀6篇)01-23

本人由于个人原因辞职信(优秀8篇)01-23

文言文经典名句【8篇】01-23

有趣的对联故事(优秀5篇)01-23

信仰爱情【3篇】01-23

大学生美术鉴赏论文(9篇)01-23

跳绳技巧【优秀7篇】01-23

重阳节过生日的祝福语8篇01-23

怎样理解词语的意思最新7篇01-23

落日怅望的阅读答案【优秀2篇】01-23

149 30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