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广告语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优秀8篇】

2023-12-15 06:55:54

这里是书包范文精心整编的错别字广告语范文【优秀8篇】,让您更全面的了解错别字广告语的相关知识。

错别字广告语 篇一

一、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更活更有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网络资源。阅读教学中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与其教师对照教参照本宣科,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为了更好的理解《看云识天气》中,我搜集了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云的多姿多彩。这些课件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经过实践,我感受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二、利用电视资源,教学更新颖

《新课程标准》突出口语交际能力,整合了听与说,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收看这类节目,我们可以向主持人学习,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常常借鉴电视节目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的形式。在“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口语交际课中,我要求学生学习“实话实说”,大胆的叙说自己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看法。在非典肆虐期间,我在“当众发表意见,态度要自然”的口语交际课中,我鼓励学生学习“焦点访谈”的形式,推荐二个学生当记者,采访其他同学,“对非典有什么认识,平时要注意什么,心理上有什么负担。”由于形式新颖,学生都能踊跃参加,课堂效果良好。阅读教学也可利用电视资源,如《诗经・蒹葭》是一首朦胧之美的千古绝唱,为了更好的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中先放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主题歌,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诗经・蒹葭》,之后将这首诗作简要介绍,接着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观赏电视剧主题歌录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当场吟唱这首诗或这支歌,并且很快就能背诵出来。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

三、利用街头资源,教学走向实在

错别字广告语 篇二

[关键词]不规范;广告用语;汉字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29-02

在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广告语,有的广告用语用字规范得体,同时也会给人赏心悦目和触人心弦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但有些广告用语用字并不规范,甚至有的对汉字学习﹑汉字选用以及应用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一、不规范广告语的表现

在很多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广告用语,这些广告用语有滥用同音错别字﹑采用语病句﹑篡改成谚语﹑滥用外文﹑使用最高级﹑繁简乱用等表现,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已经严重影响到对于汉字﹑成语﹑谚语等的理解与掌握。

(一)滥用同音错别字

在很多广告语当中有许多都是采用同音错别字替换而应用在广告中,进行宣传。然而这种宣传并非能够展示出宣传对象的特点与优势,却使得人们觉得这则广告乏味无知。“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民俗表演,一定让你流连往返。”这里面的广告词语已经使用错别字“流连往返”应该改为“流连忘返”。在报纸上出现这样的一句广告词,这是极不负责的表现。在利用同音字时也会将词语的单字进行替换,这种替换很容易诱导未成年人对汉字的错误应用。在一些广告中有衣服的广告“衣帽取人”在这里本来应该是“以貌取人”。虽然同音但这种为了宣传,但这种擅自更改词语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

(二)繁简乱用

繁简字混合在一些户外广告中经常出现。在周生生珠宝的广告片中采用的字幕是繁简字混用的。虽然用词很有魅力,但是却采用繁简字共用的方式来作为电视广告的字幕是不符合规范的。在一些户外广告中我们时常看到将“风雅”的“风”写成“風”,将“中国”的“国”写成“國”的例子。这些都是违反法律的。这些广告应该规范字体,统一采用简体字来规范,有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采用繁体字与简体字混搭的方式会使得使用简体字的规范无法得到更好的实施。

(三)篡改成谚语

1.篡改成语

在很多广告语中都会利用成语来宣传商品,但这种广告却未必能够达到意想中的效果。因为这种改换成语不仅会使得广告不能表达出本来的含义,而且也会使得成语的学习者无法学习到正确的含义。例如在宣传山西的广告中就有“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这则广告被勒令修改。有一些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这是为了宣传止咳药的功能将“刻”变为“咳”,摩托车广告词有一则是“骑乐无穷”,这里是将“其乐无穷”这个成语进行了改变,同样营养液广告词将成语“口蜜腹剑”改变得到“口蜜腹健”。还有一则网吧广告是一“网”情深,这是将成语“一往情深”进行替换。在一则钢琴广告中为了使得钢琴得到好的宣传,将“琴有独钟”是将成语“情有独钟”同样热水器广告也有采用篡改成语的例子“随心所浴”就是由成语“随心所欲”改动而来。这些通过改变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而宣传推广商品的做法并不能使得商品售卖更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2.篡改谚语

有很多广告词都会采用谚语来进行商品宣传,一则口服液广告“小不饮则乱大谋”这是通过将“忍”变为“饮”。“古有精卫填海,今有宜工移山”这句是宜春宜工装载机的广告,是将“愚公移山”变为“宜工移山”从而宣传宜春宜工装载机的功能。投之以桃,报之以“利”是春兰空调的广告,这个是将“李”替换成了“利”来宣传春兰空调会回报给消费者更多的利益。同样在某打字机的广告中就有“百‘文’不如一‘键’”,这里将“闻”“见”两字进行了替换。山西汾酒广告中“喝酒(久)必汾(分),汾(分)酒(久)必喝”也是对于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进行了替换。“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是某蓄电池的广告,在这里是将“好船配好帆”换成“好车配风帆”。这种替换虽然是以宣传商品为目的,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替换与篡改会对学习谚语的孩童或学生造成困扰。篡改谚语来宣传产品的方式有时也会导致公众对于这种商品产生抵触心理。

(四)滥用外文

在很多的广告中采用外文来作为广告用语,但这些外文的广告用语并不规范。这些基本是将外文直接翻译过来。例如在某酒的广告中“酒的王朝,Dynasty”这是直接将“王朝”翻译过来,毫无意义。再者,很多中国的品牌例如鸿星尔克,它的广告语就是“Tobenumberone”这根本没有任何解释与注解,只是一味地对商品广告词加上英文的广告语。安踏的广告语在一段时间中采用“keepmoving”,这同样使得大众对其极为苦恼,而这些都是滥用外文的表现。

(五)使用最高级

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时都会用广告进行宣传,但必须公正、客观。在广告语言中,广告词在创作过程中是不得使用部级、最高级、最佳等容易产生误导的绝对化语言的,但是,一些商家却为了增加商品的吸引力而采用隐形的最高级。一些广告词中出现了“最”字。例如宏达摩托车的广告词“宏达最省油,领导世界新潮流。”其实这里用最高级想要表达省油要数宏达汽车,但是却使用最高级,这不符合规定和事实。同时在一些广告词中出现了很多没有出现“最高”“最好”等词汇,但却是同义的词汇。在嘉陵摩托的广告词中就有“嘉陵金悍,王者风范。”这里的“王者”就是“最高”,用这个词来代替“最高”。还有一些广告语像“天府皇宫”“一代彩虹,长春铃木王中王!”“风驰天下,正大摩托”“劲霸天下,龙啸九州。”等等这些与最高级相似的词语。

(六)采用语病句

很多广告中都会有语病句,有的是为了引起消费者注意,而有的是不经意的错误。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这些广告中都是采用语病句而作为广告语的。

1.前后矛盾

在央视的公益广告中有这么一则“我爸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下象棋,从小就教我下棋,现在他老了,我陪他下象棋,挺好的。”这里”没有什么爱好”与“喜欢下棋”是存在矛盾的,下棋就是一种爱好。这种就是前后话语矛盾的语病。

2.歧义凸显

在很多广告语中都会有歧义的情况,因为这种含义不明会感觉语言模糊例如欧莱雅的广告语是“你值得拥有。”这句话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舒服。原因是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你有资格得到它,另一个是这个东西很好极其适合你。这种歧义也就造成了这种广告词的特殊。

3词语错误应用

在很多广告词中都会应用错误词语,这种词语的应用错误是疏忽导致的。例如这则广告词:“喝了,就别咳”。这里面的“别”用错了位置,“别”是命令别人的时候用到的,而这句广告语是凸显出这个药的作用是止咳。所以这里的“别”应该换成“不”才合适。

二、不规范广告语对汉字应用的消极作用

不规范的广告用语一直困扰着消费者,因为这种五花八门的广告语让人觉得这只是推销手段,与产品质量毫无关系。而这种不规范的广告用语对汉字的应用会产生很多的消极作用。

(一)干扰学习

对于一些不规范广告语的出现是不利用学习汉语的。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大多出现在电视﹑网络﹑书刊﹑广播﹑报纸中。学生们从这些媒体中了解了这些广告语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种对不规范广告语的应用就会直接影响到对于汉语的学习,不利于对汉语的掌握与应用。

(二)汉字滥用

不规范广告语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你在商铺﹑酒楼还是饭馆等地方,都会受到广告语的影响。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语中有很多错字﹑语病。而大众耳濡目染就会对这些纳入到生活中,并且滥用这些汉字,从而失去了对于正确汉字的理解与掌握。

(三)阻碍普通话推广

在很多的不规范广告语中会使用地方方言与普通话结合,甚至出现一些外文﹑生造字﹑生造词,这些都是对于普通话推广产生了阻碍。这种生造字﹑生造词并没有任何的规范,只是部分人群的认可而已。这种利用是对普通话的巨大挑战。使用地方方言只能适合该地区的居民,而对于大范围的人群是无法理解的。这也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武秀凤.析广告语言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消极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05(4).

[2]孔开朝.我看语言文字规范的“疏”与“堵[N].语言文字周报,2012-06-13.

[3]孙敬峰,潘柏林,张青.让广告不再“胡言乱语”[N].中国工商报,2010-11-16.

错别字广告语 篇三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随着国力的增强,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日益被各国人民接纳和学习。然而,在大街上,商店里以及一些广告语中,常出现有错别字、乱造字、乱用成语等现象。这使中华民族的汉字,这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失去了光泽。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逛街买衣服时,我看到一个商店的名字叫做“衣衣不舍”,我到这家店问这个店的店主:“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这不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成语失去了庄严吗?”店主说;“我起这个名字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这衣服的衣,因为它是依依不舍中依的同音字”。我说;“这样就严重的侵害的中国民族成语的庄严,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因为一些小朋友和外国人记住了这个“衣衣不舍”,那么他们肯定将来会用这个词语,那他们写错了,不就出现错别字了吗?你应该把这个错别字给改过来。

还有一次,我在看电视时,看到了一条广告语,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菲”,他们把非比寻常写成了“菲比寻常”。这个字错了,对我们关系可打着呢,因为这个错别字也许会引起很多争论,别人如果看见这个错别字有可能会牢牢地记住,将来会有,你能想想这多么不好啊!它这个错别字正是影响汉字的庄严。

汉字是中华的灵魂,我们不应该写错别字,也不应该滥造字,不然的话,这汉字的意思就会被别人误解,所以规范用字从我做起!

河南周口太康县建南小学五年级:李丹妮

错别字广告语 篇四

不知大家留意过没有,街上贴的广告、在一些小店门前的广告板上、小店里总会有几个错别字杵在那儿:水果店品种介绍的牌子上,“芒果“的“芒“总会被写成"芝",“西瓜“的“瓜“写成了“爪“,还有,快餐店的牌上,“餐“字总会写成“占“,菜谱上,“马铃薯“有的还写作“马0焦",我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后来问了店主才明白.文具店的“具”有的写少了一横……。“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一戴添娇”——某女帽广告;“咳不容缓”——某咳药广告诸如某服饰的广告语“‘衣衣’不舍”,某美容丰乳产品的广告语“‘挺挺’玉立”,某轮胎的广告“无与‘轮’比”,某药品的广告“无‘胃’不治”,等等。其读起来琅琅上口,看起来抢人眼球,细究起来却问题多多。意改变成语字眼会造成语言使用的混乱。既对国家通用语言产生很大的伤害,又对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有的学校不得已喊出了“成语打假”的口号,因为学生的作业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成语:“无所胃惧、痔在必得、咳不容缓、天尝地酒、乐在骑中”,而且在回答老师时还振振有词:“广告上都是这样。”让老师们哭笑不得。炎黄子孙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写好每一个汉字,走上街头,消灭那些错别字!

西溪实验初一:1269967879

错别字广告语 篇五

众所周知,“纠正错别字”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中往往费时多、收效少,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作文学习方面刚刚起步,而习作中用到的词句往往有一些字不能正确写出。认真的学生或许还能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教师把它写正确,而粗心的学生就会急中生“字”,用同音字、形近字取而代之。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到纠正错别字并非短期工程,而正面进行教育又收效甚微,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那就是带领全班同学到大街上寻找错别字。学生在平时经常会出现这种错误,那就是自己会把某个字写错,但是自己却找不出来,而这个字如果别人写错了,他的“火眼金睛”就会马上找出来。到大街小巷开展“消灭错别字”的活动使学生对“发现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有了极浓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果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错别字,诸如“录‘响’厅”“肉麦‘并’”“油‘柒’店”等。于是笔者和学生一起和出现这些错别字的单位、个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改正店名和广告。大部分店主、业主都非常配合,有的当场改正,有的答应日后重新做广告牌和店牌。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纠正错别字的热情极其高涨,回校之后又把这些错别字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立志要当一个消灭错别字的小能手。在学生以后的习作中错别字的出现率大大降低了。在中年级学生中笔者开展了广告语阅读活动,也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首先,笔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各类广告语,并在语文活动课中对收集到的广告语进行归类,让学生了解这些广告语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有的是“开门见山”,有的是“悬念迭起”,也有的是“谐音双关”。有了这些广告语的阅读基础之后,笔者马上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在执教《家乡的秋白梨》一课时,等学生学完课文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江湾人的自豪之情,笔者让学生为江湾的秋白梨做广告,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学生说:“江湾的秋白梨价格便宜量又足。”有的学生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秋白梨。”更让笔者意外的是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这样一句经典的广告语:“日啖‘白梨’三百颗,不辞长做江苏人。”笔者真心为学生的精彩广告而自豪,但更让笔者感触深刻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为语文课堂、为笔者自己带来的惊人变化,以及学生更加地热爱语文学习。以上活动创意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兴趣,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

二、目标定位,把握两个“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与学双边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长期以来,制定教学目标常常被教师忽视,以“抄”目标取而代之。殊不知参考书意为参考,参考书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或许是高级教师的精心佳作,但它只是代表了一个定向,一个典型的目标,其他教师任教的学生水平不同,起点也不相当,因而学生需求也不相当,目标也就不能同一而论。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目标定位下尤其要把握“整合度”。教师在制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时,尤其要注意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与协调发展,使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学《太阳》一课时,笔者立足教参目标,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①课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②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③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④学会通过网络、书报等各种途径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⑤学会在合作中学会知识,学会学习。以上教学目标中①与②偏重知识性,③④⑤偏重综合性,学生在每堂语文课中不只是学知识、学语文,更重要的是学本领、学方法。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目标定位要把握的第二个“度”就是“灵活度”。因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加侧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对部分(如知识性内容)内容的学习在短时间内的达成速度有相应的影响。但在操作中教师理应灵活把握,要有长远的目光,只有这样方能使语文学习真正为学生的一生服务。

三、教学设计,立足三个“点”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化、烦琐的教学规律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成效主要也是通过教学设计体现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更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呢?笔者认为应该立足以下三点:一是教材的重难点,二是学生的起点,三是教师的特点。在五年级学生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学习方案。这个方案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习作上也是如此。那么,习作中的创新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呢?应该从词的创新、句的创新、选材的创新等方面思考。因此,笔者决定从词汇的创新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为了使学生了解谐音双关在习作中带来的妙用,笔者把自己的说课稿中的标题是怎样一次次修改出来的过程向学生作了专门的介绍。教学设计:欲“情”故纵,“读”来“读”往。教学实施:“课”随主“变”。教学效果:“语”味无穷。学生听了笔者的介绍之后,马上就对谐音双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笔者再让学生联系电视或周围环境中关于谐音双关的例子,引导他们也学着创作出几句广告语。学生热情高涨,作品丰富,有的为快餐店想出了“天‘肠’地‘酒’”,有的为制衣店想出了“‘衣衣’不舍”。尽管学生写的东西并不完美,但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谐音双关的作用已从陌生到熟悉,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也迈出了第一步,对人们常说的创新两字也有了深刻体会。这些活动的设计都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应该立足以上三个“点”,方能事半功倍,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语文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服务。

四、课堂实施,实现四个“化”

1.角色综合化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得到了更合理的定位。由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转变成了互动式教育,改变了师生关系本质区别。让学生更爱老师也让老师更尊重学生。老师除了是学生的授业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朋友、合作探究者。因此,在课堂授业的过程中教师会更注重与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使得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

2.教法生活化

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语文学习内容的外延与生活等同,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超越文本,使之生活化。

3.学法系统化

歌德说:“只有规律才能给我们自由。”这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法训练的有意性,教师都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整个知识学成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规律、摸索方法,这方法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合作而成的,更可以是学生独立操作而成的。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探索,旨在从小就使学生养成一种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并在一个阶段后把学生悟出来的学法进行归纳分类,使之变零碎为系统,从而使学生通过六年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但能获取一定量的知识、一定的技能,更能掌握一套受用终身的好方法,才是语文教学留给学生的最大财富。在边学边教的过程,教师应及时将涉及的学法进行归类总结。实践证明,一套好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个好师傅,综合性学习尤其能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全方位培养。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行自学,有的学生三四年级就可以完成小学六年的语文课程,因为这时候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学生是带着自己的兴趣去学,当然事半功倍。

4.评价个性化

任何权威的评价都将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师的评价则将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更加应该注意利用个性化的评价,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明确努力方向,对学生进行学生独特的表扬。以上是笔者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在教学中是切实可行,也是行之有效的。今后,笔者将继续一如既往地摸索探究,相信小学语文教学定能更好地弘扬特色,回归本色。

错别字广告语 篇六

【关键词】广告语;语文教学;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学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简而言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在广告艺术中,语言是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同时,经典广告语以其广而告之的特色包围着我们,尤其是其新颖性、简约性、独特性,让青少年容易接受并受影响,当然其中不乏负面影响。但只要选对广告语并且合理利用,令语文教师头疼的广告语同样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散发它的光芒:

一、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的语文课堂少了许多小学时期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尤其是议论文、说明文还有文言文的学习,知识点多但是枯燥泛味,所以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广告语却因为其新颖独特、诙谐幽默等特点可以让课堂生动活跃起来。比如讲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有位同学说了一句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的广告———别碰我,我怕羞,一个“羞”字让同学忍俊不禁,一个娇羞的“娇羞的花姑娘”跃然眼前。在《白鹅》这篇文章中,同学用“我的地盘我做主”来形容“鹅老爷”傲慢。在口语交际课中,广告语更是多次大放异彩,在《文学采风》课上,一位介绍自己家乡合肥的时候引用的广告语令同学们捧腹大笑———两个胖胖欢迎你,让所有同学都记住了合肥这座“可爱”的城市。可见,广告语是课堂的调味剂。

二、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纠正错别字

广告语的最大弊端在于对成语、俗语、诗句等以谐音字、押韵等方式进行不规范的篡改,并以其极大的影响力让学生接收到错误的字及与原本意思毫无关联的词意、句意。比如“默默无蚊”、“衣衣不舍”、“骑乐无穷”、“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心有灵犀一点通,灵通祝愿你成功”等这样的广告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学生在广而告之、以讹传讹情况下掌握错误的字、意,这就是让语文老师最为担忧的。其实,反过来看待这些错别字也并不是那么面目可憎,恰恰相反,它们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反面例子。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课上,不乏有老师让学生在课后去超市或者大街上去寻找、搜集这些错别字,让同学们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上网等方式去纠正这些错别字,然后编辑成错字本,并且在此基础上巩固汉字的正确读音及其写法,形成对成语、诗歌词句的正确理解。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丰富表达内容,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经典广告语能够广泛流传与其语言的精辟、丰富的内涵、意境的优美、巧妙的修辞等特点分不开,而这点与我们的作文写作是相通的。根据要求进行写作,对于初中义务教育而言,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字数不够、内容乏味、表述直白等。从这点来讲,我们不得不承认广告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巧妙的修辞来讲,双关、比喻、对偶、反复、反问、排比、引用等的运用总是令人眼前一亮,如联想电脑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一语双关。而优美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对古诗词的引用,比如杜康酒的广告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简单明了又不乏诗意。“一切皆有可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走多远”、“渴望就是力量”、“不走寻常路”等都是学生们在作文中常常会引用的广告。在仿写与引用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则是写作中需要提高的环节。

四、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广告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广告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除了它的新颖独特、有创意之外,还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加上它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比如对成语、俗语、俚语及对诗词的引用和改造,在某种层面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比如“红豆”衬衫的广告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歌的引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相思之情;“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九胃泰的承诺”则以母亲般的关怀去对待每一位患者,令人心生暖意;中国联通的广告语———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则体现了团结的民族情结;中华牙膏的广告语———中华永在我心中,更是告诉学生们要爱国。这些经典广告让学生们接触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的重要性。总而言之,用心去发现经典广告语的美,让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覃永恒。“标准”表述不“标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4,(10):72-73.

[3]朱丽丽。经典广告语之魅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12):37.

[4]陈慧。广告语中双关手法的运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2):46-49.

[5]叶欣,傅福英。模因论与广告语言[J].怀化学院学报,2012,30(7):92-94.

错别字广告语 篇七

一个成功的广告,能使产品家喻户晓,会让厂家利润增厚。因此,广告搞点新“花样”,玩点新“创意”,本无可厚非,但新奇不能离谱。当翻开报刊、打开电视,时不时遇到一些诸如“随心所浴”、“默默无蚊”、“一明(鸣)惊人”、“骑(其)乐无穷”等此类广告语,却篡改成语弄些噱头,让文字过一把游戏瘾。对这种“成语‘换字术’的广告语”,我的态度是,最好照搬照用,不要搞”削足适履”式的换字适用。

成语,通俗点说就是长期习用,千锤百炼的固定语,约定俗成的现成语,不少还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语。好的广告语应该是通俗简练,让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对此,好多优秀的广告语使用成语,就是利用人们对成语已有的了解和记忆,来达到广告语被迅速认知的目的。比如一家牙刷厂用“一毛不拔”作为牙刷的广告语,虽一字未改成语的本身用字,却很形象贴切地表白了产品的质量。但现在很多广告语运用成语太多太滥太牵强,甚至还采取了张冠李戴式的“换字术”,这样一换,不仅违反了成语的特定规则,而且对受众者,特别是对长知识的学生的影响更不可掉以轻心。

成语,它虽然包含不止一个词,但它的作用却相当于一个词。一般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更不能随意拆开插进其它词语。今天我们做饭烧菜用的是“锅”,烧的燃料叫“柴”,没有人再用“釜”和“薪”这两个词了。可是在使用“釜底抽薪”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时候,谁也不能说“锅底抽柴”吧!因为“釜底抽薪”是有出处的成语,沿用至今,已经定型,不应随意拆改。可现在很多广告语中的成语不但字变了,意思也风马牛不相及。如“后来居上”,来自《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以后就被提取加工而成“后来居上”,比喻后起的超过先前的。某家卷烟厂广告语“华夏金榜,‘猴’来居上”理解起来就有点牵强,意思也牛头不对马嘴,让人看了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们国家一直强调规范用字,而成语则作为固定词组一直固定没变,而实行换字术后的广告使用成语,明显是错别字成语,如果允许它们上电视、进报纸,就等于改变了其固定形式,形成非规范用语,大人看了啼笑皆非,学生则被潜移默化。如果哪一天老师指出学生作文中成语的错别字时,学生却依据那些误导的广告媒体振振有词,这究竟是谁的责任,谁的悲哀呢?我看,还是不换为好!

(作者单位:宝鸡市虢镇初中)

错别字广告语 篇八

一、第三学段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分析

(一)课标和教材:识字量大难掌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然而,在第一、二学段就应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占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80%左右。学生每一课平均要求书写将近10个生字,认识的字也有十来个,每天要认识这么多的新朋友,学生掌握起来自然有些难,一些同音字、形近字很容易混淆,“回生率”自然很高。进入中年级后,开始进行习作,这就需要大量汉字的输出,错别字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了。

(二)教师角度:重心转移轻识字

进入第三学段,教学的重心由低年级的识字转移到阅读和写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轻视甚至忽略识字教学,觉得学生具有识字能力,无须细细备课生字教学这一内容,只是让学生课前预习一下,课堂上读一读,课后抄一抄,然后听写一下,出现错的,再抄一抄,生字教学就算了事。实际上学生对于字体上非常细微的地方不会注意,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醒、点拨,他们往往会忽略。

(三)学生角度

1.知觉水平不高

虽然已是高年级的学生,但学生的知觉准确性仍不高,分化水平也低。他们在识记过程中,往往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的细微部分观察不到位,不细致。例如:把愚蠢的“蠢”字的春字头里面的日字丢掉了,或者是写成了三个虫;演绎的“绎”右上角的“又”写成撇、撇折、捺。有的字容易多一笔:垂头丧气的“丧”字往往多一撇,展示的“展”多一撇,融化的“融”字里面一横写成两横;有的字容易少一笔:盗贼的“贼”少一撇,机械的“械”字少一竖;有的还容易混淆,“滴”字里面的“十口”变成“八口”等。

2.生字理解随意性

到了高年级,学生自以为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想当然以为这生字就是这意思,用意思定它的偏旁、部首。如一生以为“初”字跟衣服攀不上亲,就认为是示字旁;一生说自己之所以把“鼎”字中的“目”写成“日”,是因为鼎盛时节是正当茂盛,正如中午的太阳,与太阳搭边,“日”当头是自然的,殊不知它是一个象形字。

3.生字迁移负影响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迁移法,收效不错。但也会造成识字的负影响。如一生说自己把“凯”字的“几”写成反文旁,因为三年级的时候教师特强调此偏旁,这偏旁要记的字也多;勇敢的“敢”字反文旁又写成又字旁……还有一种受词组的负迁移,学生往往把两个不同偏旁的字写成同一偏旁,如“锻炼”,有的会把“锻”字写成火字旁,或者把“炼”字写成金字旁。

4.检查习惯没养成

很多时候,我们圈出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让他订正,三下五除二,写得完全正确。问其为什么写成缺胳膊少腿,不成字样,他们总是不好意思地说,写得太快,没有仔细检查。可见,好多生字的出错,并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做作业时马马虎虎,遇到不会写的字,胡乱写一个代替,做完作业后万事大吉,根本没有检查的习惯。

(四)社会环境:广告网络语的不规范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只要细细观察,电视上的广告语,网络用语,大街上的广告牌、标语牌等滥用词语的现象也很严重:有的用谐音改成成语,有的故意而为之,有的是写得不规范。于是,大量的错别字就不可避免地进入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久而久之,给汉字储备量相当有限的小学生带来了误导。

二、解决错别字产生的有效对策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减少错别字的产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三部曲的对策,成效比较明显。

(一)巧中求实,字字精准

1.切入难字,课中听写

教师经常想当然地确定所谓的“难字”,但可能并不切合学生实际。于是,笔者让学生在预习时,写出本课已掌握的字以及觉得难写的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对所学的生字进行识记、辨别、分析,提高了分辨力;同时,也让笔者在接下来的生字教学中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生字学习的效果。

在这基础上,每节课结束之前,笔者总会留5分钟左右时间,对本课较难的字进行听写,让学生互相批改,如果有错,就请学生上台书写,并讲解原因。在这种互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减少了错别字的产生。

2.正面引导,强化效应

批改作业时,笔者发现有十来个学生把吟诵的“吟”右边的“今”写成“令”。讲评时,笔者郑重其事地板书了一个错字并告诫学生这是错的,右边是“今”而不是“令”。结果,下回出错的人数反而更多。

在识字教学中,要强化正确书写的第一印象。笔者经常借助色彩突出汉字容易混淆、难写的地方,以有效地强化正确书写的第一印象。比如“吟”,向学生强调右边是“今”字,并用红粉笔标出;又如 “涩”字,先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左右结构,再认清左边是“三点水”,用蓝粉笔写好“三点水”,接着看清右边分上下结构,上面是”刃”,这一点用红色粉笔强调,下面是“止”,用黄色粉笔写。不同的色彩易引起学生的记忆,强化第一印象。

3.抓住错字,明白其义

能发现错误,学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教学中,我们不妨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及时抓住错字,通过词典查找,明白其义,学生往往印象深刻,以后的练习中也不再写错此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结束后,一生兴致勃勃地过来问我,“目不暇接”的“暇”应该是目字旁,因为它的意思是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规律,跟眼睛有关的,应该是目字旁。是不是课本上印错了?笔者先是一愣,随即计上心来。一上课笔者就抛出这位学生的问题,让大家拿出词典,查目字旁,在查找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目字旁根本没有此字。笔者又顺势让学生找到“暇”字,明白意思,原来是“闲暇、空闲”的意思,是跟时间有关,与眼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4.演示课件,突出结构

多媒体课件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效果深深吸引着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识字和纠正错别字。如《灯光》一课中有一个生词――璀璨,这两个字都比较难写,尤其是“璨”字,笔画繁多,学生一不小心,就会写错。于是,课堂上,笔者就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让“璨”字中的各个部件有序地一一呈现。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大脑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记清楚了这个字的书写笔画,也牢牢地记住了字形,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有效预防错别字的发生。

5.追根究源,辨清字形

因为汉字的简化,在外形上都发生了“巨变”。学生由于不了解它的本意,经常写错。如“初”字,学生经常写成示字旁,就是因为不了解它的本义,“初”字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从“刀”从“衣”,表示用刀裁剪布料,是做衣服的开始,本意是“开始”之义,这样,学生明白这个字与“衣服”有关,就不会把部首写成示字旁。

所以,无论多复杂的字,追根究源,让学生明白这个字中每个部件的意思,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大大减少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

(二)趣中运用,降低错率

面对错别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错误的价值”,引领学生变换角度探求新知,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1.错字集中营,温故而知新

开学初,笔者让学生准备一本记录错字的本子,将自己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集中起来,并做到四步走:“一析”,把错别字进行分析、思考,究其原因;“二用”,改正错误,通过组词、造句、积累等方法增强记忆;“三翻”,隔三岔五翻看一次,提醒自己不要写错;“四复”,学习完一组课文后,对本组出现的错别字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多义字),进行比较、记忆,然后通过听写、默写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这样,通过错字集中营,学生不断纠正错字,做到温故而知新。

2.趣做练习题,突破重难点

如今在练习检测中,以往很常见的“读拼音写词语”不多,而代替它的是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所以,可以针对学生中出现比较集中的错别字编一些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如:“历、厉、励、砺”容易混淆,张冠李戴现象比较严重。于是,笔者进行了三步教学。

(1)辨析

让学生对照字典说说四个“lì”字的字义区别。学生总结出:当表示“经过”的意思时,通常用“历”字;当表示“严肃、过甚、很”的意思时,用“厉”;当表示“劝勉、奋勉”时,用“励”;当表示“磨”的意思时,用“砺”。

(2)练习

我的爸爸十分严( ),尤其对我的学习( )来要求很高,但当我遇到挫折时,他总是安慰我,要像梅花一样,经得起风欺雪压的磨( );有时,我取得好成绩,也会得到他的鼓( )。

(3)巩固

①历――历史、历来、经历、日历

②厉――严厉、厉害、再接再厉、正言厉色

③励――鼓励、奖励、励志、勉励

④砺――磨砺

这样,通过理解字义,对它们的运用就有规律可循,再读词语,巩固一下,这几个字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汉字巧变身”。(请你为“肖”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写在括号里)

胜利的( )息 陡( )的悬崖 满地的木( )

俊( )的姑娘 香甜的元( ) 畅( )的商品

( )好的铅笔 弥漫的( )烟 ( )遥的生活 在练习中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出现的错别字。

如:请恢复成语原貌。

(1)某摩托车广告语:骑乐无穷( )

(2)某酒类广告语:有口皆杯 ( )

(3)某眼病治疗仪广告语:一明惊人( )

这些饶有趣味的练习题,既大大降低了学生错别字的产生,又提高了学生对字的敏锐性。

3.开展活动课,激发主动性

许多错别字,即使教师帮助纠正多次,学生也仍然会写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适时开展语言文字方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主动性,错别字就“无处可逃”了。如“火眼金睛纠错活动”“啄木鸟大赛”“飕风扫雷行动”等,对学生的作业本、作文簿进行大搜索。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既有效避免写错别字,又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还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街上的商店、车站等调查用字的情况,开展纠错活动,不仅抵制社会不规范用字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还净化了语言环境,又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到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性。

(三)妙中施情,养成习惯

有次批改作业时,发现十几个学生把月季花的“季”写成“秀”字。第二天,我跟学生说昨晚老师在改作业时,听到月季花哭了,学生一个个莫名其妙,后让他们打开本子,问是否听到,学生这才恍然大悟。随后,让他们写了一篇文章,他们写得情深意长:《月季花哭了》《对不起,月季花》《都是马虎惹的祸》等。经过这么一写,学生不再把“季”字写错了。我觉得此办法挺好的,就在本班进行了写道歉信活动:只要写了错别字,就主动写道歉信,还必须使用词典写道歉信。

自从写道歉信后,学生的改错意识明显提高了,以前,做完作业不检查的,写字笔画不清楚的,模模糊糊不知对与错的,为了少写道歉信,都收敛起来,不敢马虎。认真检查,主动改错,勤查字典的习惯在慢慢地养成。当然,通过此活动,学生真情流露,知道汉字都是一个个小精灵,我们不能随意更改,不能给它们多点少撇,不能给它们缺胳膊少腿,要不,它们也会伤心地流泪。

错别字,虽是“疑难杂症”,但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去思考、去探索,就会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把学生的错别字扼杀在萌芽状态,消失于教学的无痕之中。

最新范文

面试部长自我介绍范文(精选5篇)12-15

你的风景范文(最新6篇)12-15

非常女生书范文【7篇】12-15

幸福家庭事迹优秀7篇12-15

火烧赤壁原文范文(最新4篇)12-15

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8篇12-15

更好的人生范文最新7篇12-15

常用经典励志语录【经典6篇】12-15

我爱你的句子经典5篇12-15

物化政适合什么专业(最新5篇)12-15

149 27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