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手指游戏 托班手指游戏范文(精选5篇)

2023-12-12 12:44:19

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了托班手指游戏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托班手指游戏 篇一

老师们可以一边念下面的儿歌,一边用手指做动作:

一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啊,变成毛毛虫啊。

两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啊,变成小白兔啊。

三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啊,变成小叉子啊。

四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啊,变成小螃蟹啊。

五根手指头啊,变啊变啊变啊,变成小蝴蝶啊。

对了,这就是手指游戏。它是利用人的自身器官――手伴随着儿歌的节奏口令,通过手部动作和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从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具有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边游戏边吟唱的特点。

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可行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但是一般的游戏都受器材、场地、时间、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农村的幼儿园,物质条件匮乏,活动场地紧张。所以,因园制宜、因陋就简创设一种不受外部因素制约、实用性较强的新游戏是我们开发手指游戏的初衷。

手指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他们感兴趣、愿意玩,哪怕时间是零星的,哪怕只是在一个角落,他们都可以三五成群地自由玩耍,开心游戏。

开发手指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陈鹤琴说:“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期内发展,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最早开始于各种器官,而接受外界信息最多的器官莫过于手指。”康德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可见,手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开发手指游戏的意义和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动作技能发展

训练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就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运动的部分占其工作的很大比例,它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来自手指、手心、手背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连接,使大脑变得更聪明。

每个手指游戏都蕴涵着丰富的手部动作,它利用幼儿好动、好模仿、喜欢不厌其烦重复某一动作的特性,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得到发展并获得许多动作技能,促进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

例如,《我的小手有力量》(小班)通过双手握拳,五指弯曲、张开,指尖捏拢,双拳敲打等动作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握握手,(用力握拳)

伸伸掌,(弯曲、伸直)

捏捏指,(五指指尖捏在一起)

张一张,(五指用力张开)

我的小手有力量。(双手握拳,敲打三次)

2.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每一个游戏都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等,节奏鲜明,饶有趣味,容易被幼儿喜欢,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词汇量。

3.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手指游戏是眼、口、手、耳、脑同时参与的游戏,可以有效地培养儿童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4.促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易受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手指游戏具有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特点,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开心的动作和想象可以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活动起来,在身心共享成功喜悦之时丰富、深化他们的积极情感。

5.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手指游戏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合作才能进行。老师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己找玩伴、协商、配合、互助,进而友好地相处、开心地合作。

例如手指游戏《炒黄豆》《推磨》等,需要两个同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进行,这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两个人配合默契、共同合作的重要性。《编花篮》《捉蜻蜓》《石头、剪子、布》等手指游戏则需要更多伙伴的配合才能完成,幼儿在这些游戏中学习自己解决人际矛盾,试着对那些处于沮丧、失落状态的小伙伴给予帮助。

如何开发手指游戏

根据我班活动积累的经验,开展手指游戏的前提是编写一套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系统的手指游戏活动教程,具体可分以下三步走:

1.收集创编

分两条线展开,一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手指游戏的材料,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和创造;二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展生成、引发创造一些手指游戏,例如我们把《秋叶飘》(小班语言活动)、《螃蟹歌》(中班音乐活动)等总结改编成了手指游戏。

2.归类整理

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从简单到复杂地将收集创编的手指游戏梳理归类。以小班为例,具体内容见下表: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和活动的拓展延伸,我们还在中班增加了合作系列,在大班增加了社会生活系列、百科知识系列等。

此外还可根据孩子的动作发展规律,在游戏的设置上从模仿简单动作慢慢发展到学习复杂动作。例如,手指游戏《捶一捶、拍一拍》仅需幼儿随儿歌逐一伸、弯手指即可,动作非常简单,我们将它安排在了小班;手指游戏《手指眼镜》则需要两手手指反复相扣,动作比较复杂,我们将它安排在了大班。

3.设计教案

创设能够让幼儿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游戏情境,以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编写活动实施方案,并对教程进行修改和完善。

手指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1.融入数学活动

学前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社会、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在大班对倒着数数的学习中,我们引入了手指游戏《五个宇航员》:

五个宇航员,(右手五指伸开)

太空去探险。(双手五指并拢合上冲向头顶)

第一个说,(单手做1状)

太空路遥远。(右手做波浪状至头顶上方)

第二个说,(单手做2状)

航行不安全。(双手做握方向盘状然后左右摆动)

第三个说,(单手做3状)

困难我不怕。(左手伸平手心向上,右手握拳捶向左手后双手左右摆动)

第四个说,(单手做4状)

快准备出发。(双手握拳前后相绕)

第五个说,(单手做5状)

地球再见吧。(两手大拇指、食指做圆形后做再见状)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起飞!(十指伸开再依次放下后,双手伸向头顶斜上方)

幼儿对这个游戏最后一句话特别感兴趣,百说不厌,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熟悉、理解了倒数,现在《五个宇航员》成为了他们最爱玩的手指游戏。我们还将对单双数的学习融入了手指游戏《小金鱼》中:

一条鱼游啊游,(手指做1状后双手合上左右摆动)

孤孤单单在发愁。(手指做1状上下弯曲后五指握拳托腮)

两条鱼游啊游,(手指做2状后双手合上左右摆动)

摇摇尾巴点点头。(双手在身体一前一后左右摆动后叉腰点头)

……

我们告诉幼儿“一条鱼”用1来表示,它在水里孤孤单单的――引出1是单数;“两条鱼”用2表示,摇摇尾巴点点头,非常开心,因为它们是有朋友相陪、成双成对的――引出2是双数;“三条鱼”两条结对,又多出了一条――引出3是单数;以此类推,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

2.融入语言活动

我们还尝试把富有趣味性的手指游戏融入语言活动中。例如,小班语言活动《秋叶飘》讲述的是毛虫、蚂蚁、小鱼、燕子等动物和树叶玩耍的故事,以小班孩子的发展水平来理解、记忆这么长的故事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掌握其中出现的爬、躲、坐、游、衔等基本动词,我在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后把其中出现的动作编成了手指游戏(双手五指并拢一前一后交替做爬状为爬,双手背后为躲,双手交叉放腿上为坐,双手合上左右摆动为游,双手大拇指食指做环状然后相扣为衔),借助手指游戏的独特魅力来帮助幼儿学习。这样的活动方式避免了孩子单调地接受,手指游戏的惟妙惟肖使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变得更轻松了。

3.融入音乐活动

孩子是天生的音乐精灵,只要听到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所以手指游戏在音乐活动中也有用武之地。比如音乐律动《石头、剪子、布》通过双手三个动作的不同组合来表现一个事物:

石头剪子布,

石头剪子布,

做什么,做什么?

右手剪刀,左手剪刀,(放在耳朵两边)

小白兔,小白兔。

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孩子们组合的东西仅局限于对小动物的模仿,比如大老虎(双手呈布状,像老虎一样交替前后摆动)、大猩猩(双手呈石头状,交替敲击前胸)等。可时间一长,孩 www.shubaoc.com 子们的玩法越来越多了,有荡秋千(左手呈布状,右手呈剪子状,右手置于左手下来回摆动)、直升飞机(左手呈石头状,右手呈布状,右手置于左手上方来回旋转)等不同的创新玩法。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的韵律感,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郑州市二七区建新街幼儿园)

托班手指游戏 篇二

关键词 幼儿 协调 动作 训练

为促进幼儿眼手协调发展,我在游戏活动中非常注重幼儿各种动作技能的训练。根据幼儿的若干年龄段,设计了不同的游戏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活动的内容,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眼手协调能力,促进了幼儿大、小脑的发育。

一、从头到尾,巧用“穿和系”的技能

幼儿在动作发展之初,总是遵循“先头后尾”的运动规律。即幼儿的动作发育是头部开始的,如先能抬头,然后会坐,最后才能站立、行走。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合适的游戏内容。

1.穿套头的衣服。这个游戏适合托班和小班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喜欢“藏猫猫”游戏,而让幼儿学穿套头的衣服,也是“藏猫猫”的一种形式,会让幼儿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秘和令人激动的游戏――套上衣服,前面的人忽然不见了,套好后,前面的人又忽然出现了。

2.穿鞋袜。托班和小班幼儿在学会穿衣以后,就开始着手培养他们自己穿鞋和袜子。让幼儿双手拿鞋子或袜子将脚伸进去,刚开始会因为动作不协调,幼儿不能准确地将脚伸向鞋和袜子,这时,教师不必急于让幼儿做好,可以在一旁协助,经过多次练习后,幼儿的准确性会提高。

3.系扣子。幼儿系自己衣服上的扣子或给布娃娃穿有纽扣的衣服。还可以设计专项“系纽扣”游戏,如在活动室的一角悬挂几块幼儿可以触到的五角形花布,在布的中间钉一粒扣子,五个角分别剪出扣洞,让幼儿将五个扣洞逐一扭系到扣子上,也可以将几块布交错的系到一起。幼儿在系纽扣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变换每个角系扣子的顺序,也可以重新排列组合这几块花布。

二、从大到小,采用“搭和拼”的方式

幼儿对颜色极为敏感,特别是看到颜色鲜艳的物体会手舞足蹈、兴奋不已,但是由于缺乏行动能力,不能完成抓取的动作。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肢体的发育,还会表现为伸手抓取玩具,或将玩具放置在某个位置、拼搭出各种图案来,这是幼儿的眼手协调能力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幼儿出现“构建”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搭积木。在这个游戏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小、托班可以选用轻巧、色彩鲜艳的积木,这样拼搭起来既安全,又能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中、大班的幼儿适合较多的,比较复杂一点的积木,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拼搭出各种形状。

2.拼图形。拼图这个活动适合大、中、小班的幼儿,小班可以是几何图形的匹配。如将硬纸板分割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空白,让幼儿找正确的图片填补进去。中班、大班可以将这个空白扩大,每个空白处可以填补2到3个图形,还可以将图形拼成各种动物、花卉、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图案,让幼儿在拼图过程中增强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从近到远,使用“夹和滚”的形式

在幼儿精准动作训练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幼儿手指活动练习,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先近后远的策略,逐步培养幼儿的眼手协调能力。

1.夹豆子。将豆子放进盘子里,让幼儿直接用手指将豆子夹进另一个容器里。如果幼儿操作很熟练,教师可以加大难度,让幼儿用筷子将豆子夹进另一个容器,或把豆子和容器放置在两个桌子上,让幼儿夹着豆子从一个桌子走到另一个桌子。

2.钓鱼。教师制作各种可爱的小鱼,做好鱼竿,画好鱼塘,幼儿就可以在这里钓鱼了。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把握好时间和幼儿钓鱼时动作的规范性,且可以不断增加钓鱼的距离,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断激发幼儿的参与欲。

3.打“保龄球”。这是一个模仿打保龄球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用10个矿泉水瓶用彩条装饰,在活动场地划出一个长方形区域,在长方形的一边用彩色即时贴按照保龄球的位置粘贴圆点,然后将装饰好的矿泉水瓶摆放上去,在长方形的另一边,贴上一对小脚丫图,表示幼儿打保龄球站的位置,再给幼儿一个小皮球或小篮球,就可以根据示意图进行游戏了。

四、从上到下,掌握“抛和接”的技巧

抛和接两个动作,是幼儿在游戏中逐步掌握的,也是培养幼儿眼手协调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的游戏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抛接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抛接器”――将一个饮料瓶在中间剪开,瓶嘴由孩子左手握住,然后幼儿右手将纸球或沙包抛起,用左手的“抛接器”接住。刚开始游戏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抛得低点,当幼儿能够熟练接住以后,可以将纸球或沙包越抛越高,还可以两个或多个幼儿合作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2.扔飞镖。这是模仿飞镖的一个练习。在磁性的黑板上画上靶心,用带有磁性的纸做飞镖头,让幼儿将飞镖投向靶心。

3.抓沙包。这是个适合大班幼儿的游戏。教师可以发动家长为幼儿做5个1元硬币大小的沙包,让幼儿将沙包放桌子上,每当抛起一个,在抛出的同时在桌上抓起1个,然后再将抛起的那个沙包接住。游戏活动可以先从“抛起1个抓1个”发展到“抛起1个抓4个”,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

托班手指游戏 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折射出对婴幼儿进行小肌肉群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婴幼儿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普遍现象,大多是用手抓握勺子,把勺子斜着送到嘴边,大部分食物洒掉,动作的准确性很差,更有个别婴幼儿还要老师一口一口地喂。技能上对捡豆子以及拼插雪花片、拼装关节玩具望而兴叹。精细动作是由小肌肉群所组成的随意动作。婴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是指婴幼儿手的活动,主要包括眼手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如抓、舀、捏、剪、夹、倒、转等小肌肉,精细动作的练习可以提高婴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婴幼儿的专注力和分析能力。

《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所以在环境的创设上,尽可能促进婴幼儿多种感官的活动。而角色游戏是婴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托班的婴幼儿自由学习,自由操作,自由摆弄,使婴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能力得到发挥。角色游戏情境化环境的创设更是大大提高了婴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和坚持性,使每个婴幼儿都能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愉悦和快乐。因此,我们利用情境式角色游戏的优势对托班婴幼儿进行小肌肉群发展的练习。

二、实施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是发展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前提和基础

《纲要》里指出:教师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需求以及教室空间布局等实际情况,在师幼互动中共创个性化班级小环境,使环境成为婴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在互通式走廊中,创设了“温馨家园馆”,馆中设“娃娃卧室”“娃娃餐厅”“娃娃书房”以及“娃娃洗浴室”。让婴幼儿初步了解爸爸妈妈在家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婴幼儿明确自身的性别和所扮演的角色,并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提供情景化的角色游戏材料是发展婴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条件

《纲要》指出,“婴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婴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情境式角色游戏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充分利用创设的情境,观察婴幼儿,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适时地引导婴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使婴幼儿能够进行多一些的精细动作练习。

案例:“老师,我会捡纸屑和扫地啦!”

游戏开始,每位托班的孩子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到各个单独套间里进行游戏,乐乐到了“娃娃卧室”,在抱着娃娃,看到墙壁上挂的“衣服”,就给宝宝穿上,认真地一颗颗扣好纽扣后,哄着宝宝入睡后便无所事事。这时候,张老师就以“客人”的形式进入游戏中进行指导。“请问有人吗?”乐乐开了门。互相问好之后,张老师就故作惊讶状:“妈妈,为什么这个地上这么脏呢?快,用扫帚来扫一扫好吗?”乐乐拿起扫帚,开始扫地。老师l现在床下有小的纸屑,并引导孩子如何才能够扫干净的问题,和乐乐一起把地上的纸屑用小手先捡起来,再扫,这样才能够把地扫干净。最后当地扫完后,抱起“孩子”到隔壁的“宝宝餐厅”用餐。

分析:教师的指导在婴幼儿游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婴幼儿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婴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来指导。当探索出现困难导致婴幼儿想要放弃时,教师可以游戏者的身份坐在小朋友不远处用略带夸张的语气和动作进行平行游戏,婴幼儿做出关键玩法的示范间接地引导小朋友再作尝试。这种平行示范以尊重婴幼儿的独立操作为前提,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平行示范者也可由探索胜利的婴幼儿来担任。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不能强行介入,当婴幼儿全神贯注于游戏时,不能打扰婴幼儿游戏,应全面关注游戏的发展。

(三)游戏评价情境化是发展婴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保证

《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要以“婴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成功的游戏评价能够引导婴幼儿对游戏中的各种体验、感受进行梳理、整理,帮助婴幼儿分享并形成正确的经验,以便提高下一次游戏的水平。婴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特别是托班年龄小的孩子。因此,我们在组织婴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时,经常运用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如爱抚的眼神及手势、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表扬婴幼儿的行为,同时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语言与婴幼儿交流。尤其当婴幼儿遇到困难时,鼓励有利于婴幼儿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主动想办法,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在情境式的角色游戏环境中,小班孩子对精细动作学习兴趣浓厚了,持久的时间也更长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生活上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自信了。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为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组织训练活动中和开展游戏时,为婴幼儿提供更多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决定事情的机会,真正做到解放他们的双手、头脑、眼睛、嘴、时间、空间等,从而促进他们除在精细动作发展上有长足的进步以外,更能够促进他们头脑、思维等各项潜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素华。师幼互动策略的认识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6(6) .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4]官水凤。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婴幼儿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早期教育,2007(02).

[5]陈国梅。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托班手指游戏 篇四

开展托班集体活动的精髓在于恰当、合适。针对托班幼儿组织的集体活动必须具备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等要素,对托班幼儿的教育必须要追求一种“缓慢”的境界。契合孩子成长的步调,感受一种慢镜头下的唯美。

托班可谓是幼儿园的一个特殊年龄阶段。托班的孩子天真可爱、年龄幼小,一切都还尚处在发展之中。针对他们组织的集体活动必须具备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等要素。

其实,对于小年龄的幼儿,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必须要追求一种“缓慢”的境界。慢慢地,将我们习惯了快速往前大踏步赶路的步子放缓下来,跟随着孩子稚嫩的、一步步摸索的步子,感受一种慢镜头下的唯美。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在重温自己一点一滴成长历程的似曾相识中,细心体会孩子的心理,感知他们的思维特点,了解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特有的成长方式。

一、等一等――耐心激发宝宝参与的热情

开展托班集体活动的精髓其实不在于多么复杂或花哨,而是有多合适。对于小年龄的托班幼儿来说,好玩、有趣是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再将有益的、丰富的内容赋予其中,能够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

1.简单游戏,快乐导入。托班的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活动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更加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的最佳手段。在组织托班幼儿进行活动时,我非常注重以“游戏心”激发宝宝们的参与兴趣。

在健康活动《看看周围有什么》中,当借助游戏“睁眼、闭眼”后,活动氛围就生动起来了,宝宝们随着游戏充分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在观察物品环节,我有意识地在电视机旁这样显眼的位置投放了一束假花、一袋食品,请孩子们用小眼睛来玩“找一找”的游戏。宝宝们很快乐地参与进来。在他们的自豪情绪中,我们一起仔细观察并描述了这些物品的大小、颜色等特征。宝宝们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寓教于乐的方式的确十分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但积极地用眼睛观察事物,而且通过这种方式知道了眼睛的巨大用处,并进而十分自然地萌发出爱护自己眼睛的意识。

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在其中,我的引导也一步一步、水到渠成。

2.情境性强,重点突出。情境化的活动方式以其有趣、生动、形象的特点特别受到托班宝宝的青睐。幼儿自主自发的兴趣能够帮助他们顺其自然地融入活动情境之中,从而获得发展。在开展托班集体活动中,引导宝宝一步步踏入“情境”的美妙天地,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律动《鸟妈妈找小鸟》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宝宝随着音乐表现鸟飞的动作。鸟飞的动作对于模仿来说并不难,但是托班宝宝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动作幅度小,不到位。因此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突出为引导宝宝能够较大幅度地挥动自己的双手(翅膀)。在活动中,我以鸟妈妈带着小鸟练习飞翔的情境贯穿始终,并注意运用情境化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提醒,如“鸟儿要用力挥动翅膀才能飞得更高、看到更远。”(鼓励宝宝适当加大动作幅度);“听,叽叽喳喳,鸟儿们都飞回鸟窝了!”(引导宝宝能够注意倾听音乐的转折,感受音乐的旋律);“他们在说‘妈妈,我回来了’。”(提醒宝宝随着乐曲的结束适时回至自己的座位)……这样情境化的语言既帮助宝宝强化了较大幅度挥动翅膀的意识,又在情境中引导宝宝充分感受音乐、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效果非常好,宝宝们完全沉浸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不但学得十分到位,而且学得十分快乐。

二、练一练――用心帮助宝宝实现亲身体验

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他们的学习方式以感性经验特别是直接经验为主。蒙台梭利说过:“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手操作、亲自实践,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用心为孩子创设亲身体验的平台,能够使活动更具实践成效。

在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的《爱妈妈》的社会活动中,我以“认领自己妈妈的物品”的环节帮助宝宝在实践中体验要真正做到关注妈妈、关心妈妈。果然,有的宝宝能够准确发现属于自己妈妈的东西,及时认领,有的宝宝却对自己妈妈的物品“无动于衷”,无法认领。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宝宝一定要把自己妈妈的物品保管好、回家交给妈妈,并记得对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祝妈妈节日快乐。

开展科学活动《认识小蜗牛》时,我利用雨后幼儿园操场边会出现很多小蜗牛的特点,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和寻找小蜗牛。这个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孩子们边找、边看、边说,自然而然地就认识了蜗牛的初步外形特征。轻轻地将小蜗牛放入我们为它们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盒“新家”中,又充分感知了蜗牛软软的特点。接下来,喂喂小蜗牛、观看小蜗牛爬铅笔的“特技表演”,更是令孩子们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动手进行操作是托班宝宝成长的重要途径。“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科学研究证明:手的活动与精细的动作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同时运动中枢又能调节手指的活动,神经中枢和手指反复地互相作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它的手指尖上”。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因此,我们非常注重托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孩子们在做中学,做中乐。美术活动、户外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我们都注重提供恰当有效的材料引导孩子试一试、练一练,从中体悟到亲身操作的快乐,这会使孩子聚精会神,萌发自主自发探索的意识。

三、唤一唤――以恒心积累促进发展

托班幼儿年龄幼小,生活经验有限,事先累积有益的经验、提取相应的情绪体验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有心人”,注重为孩子创设相应的氛围、帮助他们累积相关的经验,促进宝宝的持续性发展。

以开展社会性较强的《爱妈妈》活动为例。根据当前主题“爸爸妈妈都爱我”的开展,事先我们已经请家长配合带了一部分表现“宝宝和父母相互关爱的照片”,在主题墙中布置成一个充分体现“爱”的专栏。基于这样的环境氛围,宝宝们在看看、讲讲中已经初步累积了这方面的相关意识。因此在结合“三八节”特意开展的这个《爱妈妈》活动中,前阶段对宝宝的有意引导所产生的效果有了较好的体现,宝宝们能够比较积极地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特别是在娇娇、乐乐等活泼幼儿的带动下,不少宝宝能够主动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抱抱妈妈”、“亲亲妈妈”、“帮助妈妈烧饭”等,宝宝们的发言已经比较精彩了。

在美工活动《折手帕》中,活动前准备时我通过“家校路路通”请家长配合为宝宝带一块手帕并丰富宝宝运用手帕的经验,这样,宝宝们对手帕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在开展活动时对宝宝们折手帕的经验唤起就显得十分有效,特别是我以情境化的导入方式挖掘宝宝们的生活体验:“看,折好的手帕放在口袋里,要用的时候就非常方便了!”宝宝们一下子跃跃欲试!

四、赞一赞――以真心赏识激发潜能

托班宝宝各方面的发展都处在起步阶段,而且,宝宝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是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蹲下来”,以一颗赏识的心引领宝宝的成长。

在《折手帕》活动中,个别宝宝能够根据我们共同得出的要领来进行折手帕的操作,比较小心地注意“边对边,角对角”的要则,但是,很多宝宝的手部精细化动作还尚在发展之中,他们有了“要对齐”的意识,在实践操作中却一时还无法做到比较规范、整齐。对于已经知道要领,努力去做的这些宝宝,我给予了进一步的鼓励:“已经折得很好了,如果再小心一些,把边和边、角和角对得再整齐一点就更好了!”在这样的肯定及鼓励下,宝宝不但初步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进一步萌发了继续努力的意愿,他们再一次操作,努力追求更好的精神令我感到欣慰。

合理的赏识教育的确是有效教学的一大法宝,需要在和谐的活动氛围里有效加以运用,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潜能。面对各方面尚处在发展之中的宝宝,我们应将自己的视角跟孩子的成长放平,看到属于他们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体会这其中的美好与欣喜。

一个好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次愉快的、富有恰当挑战性的享受,而对于老师来说,抛却辛苦劳累的成分,其实更多的也是一种满足,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与看到孩子快乐的欣喜。要让托班孩子真正融入集体活动、表现精彩,我们的“耐心、用心、恒心、真心”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能一步一个脚印,遵循孩子成长的轨迹,发现属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独有的美丽!

参考文献:

托班手指游戏 篇五

【关键词】 托班 教学具 动态呈现 情绪情感发展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方法中也提出“儿童的活动主要通过教具来进行的,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一个能够帮助儿童发展‘生命的活动’的真实环境,为儿童提供的设备和用具都是适合幼儿的需要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动态呈现教学具仿佛在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教学具作为这座桥梁的木板,动态呈现法是木板的连接方式,这座桥既属于教师更属于幼儿,幼儿可以拥有这座桥的每一根铁钉,每一块木板,幼儿可以在桥上自由行走、跳跃、自由触摸每一块木板。动态呈现教学具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和教学具进行 “互动”,在对物的操作中,提高活动兴趣,促进幼儿感观系统的发育。动态呈现教学具充分尊重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使幼儿在被尊重感和被支持感的氛围中,愉快的、积极的探索。

结合活动实例进行“动态呈现教学具促进托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阐述:

1 拟人化玩偶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和情感迁移,即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资料表明,托班时期开始培养幼儿的同理心有利于幼儿社会化。托班幼儿普遍对玩偶有着浓烈的喜爱之情,幼儿会对玩偶施加自己的关爱行为,所以玩偶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幼儿同理心。

案例1:

生活活动《尖尖的东西》中,在教学具的选择上,我选择了玩具熊和创可贴作为教学具,选择的原因是考虑到小熊是幼儿情感上的伙伴,创可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能让幼儿产生同情心理。

活动前我给小熊的手指上缠上了创可贴,活动开始了,小朋友马上注意到了小熊的手指。力力最先喊出来:老师!小熊的手怎么了?乐乐说:他的手受伤了,我妈妈的手上也有创可贴,我妈妈的手也受伤了。还有小朋友问我:老师,它不疼吗?大胆的浩浩跑上来摸小熊的手指。

我见幼儿已经移情到小熊的身上,就说你们知道小熊的手是怎么受伤的吗?小朋友都说想知道,聪明的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猜测的原因,我顺势拿出了准备好的尖尖的物品告诉幼儿,小熊的手就是被这些尖尖的物品割破的,接着我又介绍了其它一些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的锋利的东西,以及正确使用这些锋利物品的方法,告诉幼儿正确使用是不会伤到手指的,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在主动的讨论着小熊和创可贴。活动结束后的一天,我在布置主题墙,我从盒子里拿出一枚图钉,乐乐看到了说:“这个钉子尖尖的,老师你要拿有头的一面,上次小熊的手也受伤了。”

在教学具的设计和准备中,我从幼儿的情感出发,选择了对幼儿有情感价值的小熊,和使用价值的创可贴作为教学具,在活动中,幼儿的关注点一直在小熊和创可贴上,知识的载体是离幼儿生活更近的更直观的小熊和创可贴,教师只是起到了支持者的作用,这种寓情于物,寓知于物的教学具动态呈现法,培养了幼儿的同理心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2 放大化自制教具激发幼儿的快乐情绪

托班幼儿的大小知觉已经开始发展,到三岁以后精度有所提高。幼儿能对放大化的形象产生滑稽的感受,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动态呈现教学具时把教学活动的难点以放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活动的难点与其它部分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案例2:

亲子活动《顶牛》,儿歌的内容是“大头碰小头,我们来顶牛,嘿呦嘿呦嘿——呦”。在准备这个活动的教具时,为了增加这个儿歌趣味性,我用塑料罐制做了一个“大头”,上面贴着夸张的眼睛,夸张的嘴巴,还有夸张的头发。活动开始了,我戴上了塑料罐制做的“大头”,幼儿看到这么大的“大头”,被逗得咯咯咯的笑出声来,我和每一位幼儿大头碰小头,幼儿一边体验着大头和小头碰碰的游戏,一边理解了大头、小头、碰、顶牛这些词语所代表的含义,真正的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这个活动的难点是理解“大头”,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为幼儿量身制做了一个大头的形像,放大了“大”的概念,一个自制的“大头”激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的同时又让幼儿清楚的认识到了大和小的不同,对于托班幼儿的学习来讲是比较有效的。

3 视频再现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托班的幼儿情绪不稳定,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表现为破涕为笑,止笑为哭的情况。教师通过播放幼儿小时候的录相和模仿幼儿情绪波动时的样子,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表现,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初步的评价。

案例3:

《想妈妈》这首儿歌的情感主线是突出了一个“想”字,我想到宝贝们刚刚入园的时候,分离焦虑表现得最为严重,整天都在喊着找妈妈,恰巧又保存着宝贝们哭哭啼啼找妈妈的样子,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播给幼儿观看,幼儿看到录相中的自己看得很认真,感觉很奇怪,经过教师的解释,幼儿知道,原来自己哭起来是这样的,幼儿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有了一个直观的认知。接着教师再对录相中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幼儿知道难过的时候用小嘴巴说出来,不能哭,也可以在想妈妈的时候,给妈妈打个电话。

视频作为一种教具其本身就是动态的,可以再现幼儿自身的形象,就像照镜子一样,幼儿可以从录相中观察、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特点,对自己的行为有初步的评价意识,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4 场景模拟培养幼儿快乐交往

社会交往是一门实践科学,在真实的交往过程能够促进个体习得交往法则积累交往经验。因此把托班幼儿真实社会关系中的成员请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幼儿在其中进行交往练习,再辅助教师的指导和提示,就会更加有效的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经验。

案例4:

活动《甜嘴巴娃娃》,儿歌的内容“小娃娃,甜嘴巴,喊爸爸,喊妈妈,喊得奶奶笑掉牙”。我在准备这个活动时,我提前邀请到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和奶奶,请他们在接幼儿离园时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活动室,三位家长一位一位的进到活动室,每进来一位家长,我就向小朋友介绍是谁的家长,请小朋友们向他(她)问好,事先让家长在孩子问好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教师进行总结,也对幼儿的礼貌行为进行表扬和肯定,并表现出喜悦之情,强化幼儿的记忆。

教师在进行托班教学活动时,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具时应考虑到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情绪特点,要注意教学具与幼儿的互动性,及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作用,幼儿在活动中有教学具可操作,可观察,可学习,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活动兴趣。动态呈现教学具使幼儿至身于一个生动的活动现场,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来,是一个值得托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梁志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教育学

2 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心理学

3 李淑贤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4 新时代出版社。幼儿园课程指导。教育活动设计。托班下册

5 杨干忠。中国社会出版社。教育理论

6 陶行知。教育科学出版社。陶行知名篇精选

最新范文

秘书论文范文(优秀5篇)12-12

大学竞选心理委员的自荐信(通用10篇)12-12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6篇)12-12

发生自然灾害时的自护自救【优秀10篇】12-12

寒露节气有哪些风俗优秀9篇12-12

真情人生范文【优秀6篇】12-12

2023法考主观题考试时间【优秀2篇】12-12

情侣道歉短信(最新4篇)12-12

协查通报(最新2篇)12-12

小学生重阳节诗歌朗诵稿精选2篇12-12

149 27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