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优秀5篇)

2023-12-03 15:41:56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整理的情感日志心情随笔(优秀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一

听人家说“我们每七年就是另一个人。”可是,何以琛还是用了7年的时间等到了他的赵默笙。突然之间想起,我们之间也是一个7年,从中到现在,刚好7年。可是,我们之间却因为时间、因为距离的变化而渐行渐远。

那一年,是我过得很开心的一年。我们整天笑着闹着,一起课、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可是,2年过后,我们渐渐走远。再后来,偶有联系的你,也终究因为距离而疏远。中考那一年,3所不同的学校,了我们之间永远的距离。

而今,虽然是不同的学校,但你们终究还是因为在同一个城市而又再次遇到。而我,却只能以一个你们都不知道的名字,远远地看着你们的文字,从那些只言片语中,我知道了,你们的现在。而我,却也固执地不肯改名字,固执地以那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名字示人。只是因为,曾经想过,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城市,重新开始。可是,那个希望,却因为高考的失利,而烟消云散。

你们所在的那个城市,有我一半的梦,有我曾经地希冀。只是,如今却不属于我,每每看到那些只言片语,会羡慕、会嫉妒、更会心疼。所以,我总是会在潜意识里排斥那些连我自己都会笑话自己的过往曾经。可是,那些文字,还是会在不经意间,走进我的世界。虽然你们并不知道我的存在,但那些曾经,毕竟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的。

那7年,是过去,真的过去了。也许,在你们淡忘我的同时,我也已经在渐渐地将你们从我的生活中淡忘掉吧。7年,我们之间,一切的一切,烟消云散,回到原点。也许,我还会继续以那个份,默默地注视着你们的一切,直到,我真的放下了。到时,我也许也会为另一个人。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二

失去一个人的痛,想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

穿过熟悉的街,走在同样的路。只是,人心已变。

曾以为,这段友情不会永远也会长久,只可惜,错开点还是出现了。从此,与她错开,不再出现她的世界。

曾久久的思考,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还是是我自己看不开,才会造成这一切的发生。只是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回不到原点了吧。

心,竟然开始累了。装作不在意,避开她的眼睛,假装自己无所谓,给自己披上一层名叫“快乐”的外衣。只是,在自己一人的时候,总会想起她,过去的点滴,就像是催泪剂,让我泪流满面。有几次,遇见了她们,笑着和我说话,打闹。只可惜,是梦。

每次见到她,强迫自己的眼睛不望着她,只是那不自然,应该很明显吧。谁能想到,有一天,我和她竟会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呢?

无聊时候,看着自己以前写的日志,才发现,她的存在对我来说很重要。不想承认,但是却是事实。

失去了她们,我变得更寂寞。她们失去了我,好像过得更好呀。这样的话,我还何必去纠缠人家。

多少次想对她说:“我们要一直这样吗?”可是,我怎么能说的出口。她的世界,我不应该再打扰了。真的不应该。

想着,总有一天会忘了吧,只是,那要需要多久呢?

失去她,就算得到全世界又如何?

愿她快乐,直到永远。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三

【关键词】公共雕塑 艺术创作 城市文脉

公共艺术随着城市的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公共艺术”是一个外来词,即公众共同介入的,在公开场合下展示的艺术。其包含了视听艺术所有种类,是一个特称名词,主要是在美术和视觉造型艺术领域内使用,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公共造型艺术”。公共艺术的纯粹造型艺术当属雕塑,在创作公共雕塑艺术时,有其自身规律性,如社会、历史、文化等城市背景及渊源。在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出现和使用不是偶然的,是具备了公共性与时代性的特征所共同体现的。私有与公共的对立,恰恰体现了公共的积极参与愿望,现在的公共性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公共性的前提是对公民参与权利的给予与尊重。

作为一名城市雕塑工作者,每设计出的一件雕塑作品,都应承载这座城市的精神灵魂,这对城市的历史文脉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生活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在这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城市里充满了许多悲喜交加的故事,涌现出了无数的名人志士。如何在这历史文脉中创作一件作品,就显得非常困难。

笔者创作的雕塑《浴火危城――1910年,伍连德博士抗击东北鼠疫大记事》(图1),体现了生活在黑土地的淳朴百姓的人文思想,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把城市历史文脉通过雕塑语言表达出来,使公共意识文脉被准确地表达出来。城市思想与历史文脉的协调与相互影响作用是一座城市品格呈现的重点,可以滋润市民的内心,提高市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艺术与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市民价值观重要手段。在梳理哈尔滨历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1900年发生的震惊国际的鼠疫。那时的黑、吉、辽是重要军事必争之地,除了日俄还有英、法等国也都虎视眈眈,东北大鼠疫不断蔓延,清政府无力遏制疫情蔓延。日俄趁机借着保护他们国家人身安全,对东三省要大举派兵。时任陆军军医堂帮办的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在各方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与封建礼教束缚的重重困难下,进行了中国第一例人体解剖与火葬的先例,并从病人器官和血液中发现鼠疫菌,证明了鼠疫的流行。

在设计上,遵循作品公共雕塑的地域性和文化与历史的传承性,重视精神与人文的历史文脉。为我们国家与家乡争光的人都有资格,他可以是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杨靖宇,也可以是一身投入教育的大学者陶行知,而笔者选择创作伍连德,因为他是被遗忘的淡泊功名利禄最后国士,一直是笔者想塑造的一位最敬仰的英雄。历史上由于鼠疫大肆蔓延,每日数百人死亡,虽然采取隔离等方法并无大的改变。伍连德博士意识到是来不及掩埋的大量死尸传染所致,所以立即主张焚烧。可是在封建束缚的封建王朝,火化是违背人伦思想的,在请示朝廷同意之后,火烧四千多具尸体,大火烧了数日,疫情被彻底遏制住了,结束了六万多人的死亡数字。整个雕塑构图成三段式,第一层次是以伍连德为中心,他从天津来哈尔滨的唯一战友,在疫情发生过程中不幸感染去世,他面色及表情显得苍白,但是表情却是如此刚毅。在左面的人物是一位代表国际红十字组织的护士,右面是清末投入抗击疫情的仁人志士,而最左面是背着医疗箱走来的代表先进思想的革命人士,代表了面对疫情死亡危险毫不退缩的医疗战士,体现了白衣战士前赴后继的精神。在雕塑中间人物是代表日俄的侵略者形象,手中拿着刀枪,面目狰狞。而在远处塑造的是代表抱着大烟枪的走向历史尽头的清末官员,表情塑造的咄咄逼人的官老爷形象,对百姓生死置之不理的形象随处可见。

在主要人物的塑造过程中,对历史文脉的了解掌握尤其重要,对人物的了解必须深入充分。了解伍连德的事迹与当时的工作环境,再加上鼠疫疫情之猛烈,在他成功消灭疫情后,拒绝高官厚禄,大力扶植东北防疫事业,牢牢地坚守北疆,用他人生最美好的10年锻造了中国防疫盾牌,打造东北防疫这把利剑牢牢守住东北。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四

喜欢雨,喜欢看雨,也喜欢听雨。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这场久违的雨,总算冲散了**的阵阵热气,逼退了这个时节那有些嚣张的气焰。虽已是傍晚时分,万物都因即将来临的夜幕而渐归*静,然而丝毫不影响这场风雨的兴致,它仍旧我行我素,并愈演愈烈,临窗听去,好似千军万马,奔腾而至。

打开窗户,放眼望去,远处的路面上已经迅速的积了一层水,雨滴打在上面,泛起一圈一圈的水韵,弄得满地都是圆圈了。近处窗外的花园里就更热闹了。高一点的桂花树首先受到洗礼,大颗大颗的雨滴打在叶子上,发出细小的劈里啪啦的声响,可能由于叶子太小的缘故,被雨滴一击打,便上下晃荡几下。由于雨势还算凶猛,于是桂花树叶子便不停的上下翻飞,如同钢琴的黑白键一样,被雨滴上下摁压,弹奏出美妙绝伦的雨天序曲。

从树叶上流下的雨滴并未完成使命。树下种的是大片的麦冬,它的叶子既细又长,水珠落上之后,不会有拍打发出的响动,更多的是悄无声息的流淌,顺着细长的叶子,一直流到它的根部,直渗入到土壤之中,方才停歇。

其实还有一部分雨滴打在了一旁的万年青上。由于万年青的叶子小而坚硬,雨滴打在上面几乎对它没有什么影响,反而能让它淋漓尽致的洗个澡,冲去了连日来覆在身上的尘土,所以那两行万年青看上去似乎是小花园里最得意的主了。

夏天的雨,不会像春秋两季的雨那样连绵不绝,大多是倾盆一下,而后骤然停歇。如若雨势不够强大,淋不透厚重的土地,就能看得见从土壤中升腾起来的丝丝雾气,那是久被暴晒之后淋漓的痛快之气,更是燥热突遇冰冷的一种豪气。

夏天的雨,之所以充满了魅力,就是因为它来去匆匆,诚然一位飘逸的过客,从大地之上悄然划过,只留下些许湿润和一丝清凉在人间,之后便立刻收起乌云,把天空再次交到夕阳手中,照得万物一派金黄,煞是好看。于是,人们给夏天这种行色匆匆的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太阳雨”,把这种一划而过的下雨叫做“过云”,真是不得不佩服我们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雨过之后的傍晚,万物都显得湿润了许多,空气中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虫鸣鸟叫,树叶也抖擞着身上的雨水,一切又恢复了生机。

此刻的主角想必应该算轻轻掠过叶子的凉风了。经过雨水的冲涮,万年青的叶子、麦冬的叶子、园里野生出来的杂草的叶子、桂花树的叶子,还有那些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草和树的叶子,都在微风发协助下,抖擞着身上残留的。水滴。一只麻雀扑噜着翅膀从远处飞来,落在了道路旁的刺桐树上,不时的用嘴啄一下自己的翅膀,或者上下抖动一番,想必这小家伙刚才是淋雨了吧。

其实,最喜欢的是雨水从房檐上滚落的场景,雨水击打着瓦片啪啪作响,然后顺着瓦片一泻而下,仔细瞧,那些不断线的雨线,似筝弦。朦胧里看到一孩童站在古筝旁,双手托在筝弦上,仿佛这落下去的声音就是他弹奏出来的。筝声刚落,马上雨水又化作一朵朵水花,花儿绽开,波纹一圈的一圈的荡漾**,层层叠叠地隐没起来。忧愁也随着雨水流过院落,流过出水口,渐渐离我而去。

因为开着窗户,有一些雨点溅到屋内窗台上,被天空打磨得晶莹剔透,仿佛在像我阐述它们暑假快乐的场面。既然都说这是暑假,或指定这段日子被定义为假期,那就只能当暑假过了。当一段日子被某种长期以来的传统概念固定,你只能被束缚在这种习惯的模式里,然后出来进去地听习惯的话,按照习惯的要求长大。古老的时间、短暂的生命、空中的飞燕、缤纷的花朵、葱茏的树木以及这场雨都是一种习惯,日子习惯了我们,我们习惯了日子,习惯来习惯去就形成一种固定的秩序与规则。既然以我们的能力还摆脱不了形形**的习惯,那就活在习惯里吧!这也没有什么不可已,没有习惯的日子反而觉得不塌实,或者总是另人焦虑不安。

生命与时光,记住与遗忘,规则与习惯,清晨与黄昏,空中的飞燕,还有那雨中的啼鸣,它们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着,表现着,述说着。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时而被记住,时而被遗忘。我所能做的只是尽量让每一个细节经过我的意识流,然后留在每一片剪切的记忆中。

一场夏雨,在这个*常的傍晚时分急匆匆的来,又急匆匆的结束了。天气又变得晴朗了,如同和雨无关。除了各处留下的一些雨水之外,它把黄昏擦得干干净净,似乎再没有什么迹象能证明刚刚下过雨。黄昏让我看到的风景我都看到了,它想让我说的我都不会告诉它,正如我想让它说的它都不会告诉我一样,我们彼此沉默,心知肚明,却都不做出任何解释。夕阳走了,仿佛不曾来过,只有遗忘乘机一哄而上。忽然脑海中闪过了《西游记》里的东海龙王,刚才的这场雨,不会也是老龙王打了个喷嚏吧!不然怎么会如此匆匆呢!

雨过天晴的空气,格外清新。站在窗前,迎面扑来的是外面尚且夹杂着水雾的空气,和一阵阵久违了的带有泥土芳香的气息。这个夏天,在雨天漫笔,人生在夏的季节里温情脉脉。简单的眼光,简单的心态,感受夏季雨的温情。

呵呵,兀自看雨,兀自在生命困境中看诗意哲理的雨。打开雨的帘幕,倾听雨的心音。来赴夏的约会,就是悠扬的箫笛,给这个季节一个曼妙的灵魂,于是,烟雨朦胧处,花儿芬芳时!

情感日志心情随笔 篇五

纯净水的忧虑,如今,在上海、**乃至****等一些大城市,许多居民家里购进净水器和桶装纯净水。市场上,形形式式的纯净水、矿泉水、冰川水、太空水争相面市,生意红火,几乎发展到无纯不饮的地步。

纯净水是否对人体健康有益?有人说,纯净水于健康既无害又无益;有人说,老人与儿童不宜喝纯净水;又有人说,纯净水能延年益寿;众说纷纭,令人困惑。

其实,人们之所以爱喝纯净水,倒不是因为如广告上所说的有多少益处,实在是出于无奈,是被水污染逼出来的。假如自来水还象从前那样清冽可口,谁舍得花钱去买纯净水喝?

记得小时候,故乡农村河网纵横,碧水流淌。清冽冽的河水一桶桶挑到家里,倒进水缸,渴了就喝上一碗,清凉爽口,不比现在的纯净水差。

**来,随着城市工业格局的调整,一些污染项目,未经治理,纷纷从市区转移到乡下,还有一些乡村和私营企业的污染源,致使清澈见底的河水浑浊黯淡,有的甚至变黑变臭,行人掩鼻而过,真让人痛心疾首,无法忍受!这种河水是断然喝不得的。

于是,乡下人家也安装了自来水,用**净水器,捧起了从城里下来的纯净水。这样发展下去,城乡居民的饮水问题实在令人担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于水、养于水的人类经历了百万年的跋涉,才走进了现代文明的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反而有意无意地做了或者还在继续做着毁掉自己生命之源的蠢事。

据报道,在今天的地球上,12亿人生活在缺水的城市里,2100万公顷农田因缺水被荒漠化,全世界城市每年排放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达5000亿立方米,而每一滴污水废水将污染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水体。

因此,一些专家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我们的水世界,请保护生命之源&&水。这个关系到人类能否生存下去,关系到人类文明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已经摆在我们每一个地球村民的面前。

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用,例如:清洗衣服的水可用作擦地,冲厕所;节约用水,例如:不要开着水龙头洗菜、泡衣服;保护水资源,例如:不要将垃圾倒在河边、水渠旁;千方百计减少对水的污染,使地球上的水世界越来越洁净,越来越丰沛。

到那时,市场上的净水器、纯净水将会越来越少,无人问津。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最新范文

学雷锋月优秀6篇12-03

桐城派散文【10篇】12-03

感动人生【优秀6篇】12-03

家乡的风味小吃精选4篇12-03

大班幼儿秋季育儿知识【优秀4篇】12-03

标准化作业经验交流(优秀3篇)12-03

抒情文字5篇12-03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最新6篇12-03

柏拉图的语录(经典5篇)12-03

华罗庚事迹9篇12-03

149 26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