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课文 望月课文范文(最新5篇)

2023-11-12 07:23:49

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望月课文范文(最新5篇),希望能够对小伙伴们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望月课文 篇一

一、紧扣题目质疑,拓展思维广度

课文的题目是课文的灵魂与核心,是整篇课文的“纲”,很多文章的中心或主题都蕴涵在题目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有关课文的题目进行质疑,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重点,而且还能使他们初步推断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篇章结构。那么,对于一篇文章的题目,学生在看到后应该如何质疑呢?教师可以向学生重点介绍“题目扩展质疑” “关键词语质疑”“题目分解质疑”三种方法。

1.运用题目扩展质疑。现实中,用单独一个词或者一个词组来作为文章题目,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样的题目进行扩展,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短句并进行质疑。例如,《望月》这篇课文的题目“望月”就是一个典型的词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望月”扩展为一个完整的短句,然后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谁与谁望月?是在什么情况下望月?望月时发现了什么?望月的最终结果如何?这一系列的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运用关键词语质疑。这种质疑的方法就是学生在对题目认真分析后,找出关键词语,并围绕关键词语质疑。例如,根据《西游记》相关内容改编的《三打白骨精》就可以运用关键词语质疑的方法。“三打”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课文主旨的概括,而“三打”又采用了小说特有的层层递进的方式,把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足智多谋的特点充分凸显了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三打”这个关键词质疑,学生因此提出了各种疑问:“一打”的经过是怎样的?“二打”呢?“三打”呢?最精彩的是哪一次“打”?那直接写“第三打”可以吗?学生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阅读课文,就能展开独立思维,把作者的思路和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透彻,从而有效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培养思维能力。

3.运用题目分解质疑。文章题目是一个完整短句形式的,一般都采用这种分解质疑方法。例如,对《小稻秧脱险记》这个完整短句的题目,在分解后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是谁帮助小稻秧脱险的?怎么脱险的?最后脱险了吗?这样的质疑全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二、围绕内容质疑,发展思维深度

在学生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主要内容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阐述的事件提出质疑,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好地把握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梦圆飞天》一文,是一篇通讯,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了我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是引领学生感受语言魅力,习得表达方法。在阅读课文并理解内容之后,学生可以提出质疑:文章是篇通讯报道,它首先具有真实性,那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件什么大事?在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感受从何而来?作者用什么奇妙的办法达到了这样的表达效果?

三、抓住细节质疑,放大思维角度

张庆老师曾撰文指出:语文课存在着形式主义的东西淹没语文本体的问题。一些有识之士也大声疾呼“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由此可见,引领学生抓住文字的精妙细节处质疑、品味,显然也是语文教学之重。

小学语文课文中,许多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均细腻而传神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言”和“行”等细节进行质疑:他(她)说了哪些?做了什么?想了什么?他(她)的动作反映出什么?这样的质疑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更加细腻,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例如,《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的、“平淡无奇”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展现出一幅“洁白纯净”“幽香缕缕”“真爱无痕”的美好画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文中哪些细节特别打动人?从“蹑手蹑脚、紧握 、直奔、麻木…… ”等词中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这一连串的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一层一层地深入。学生对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了解得更透彻了,更能沉下心来感受那份如茉莉一般幽香的真情。

要想使学生从人物的言行等细节中对人物的性格和人物之间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理解,教师就要从这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质疑。1.承前启后质疑。如这些细节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样的两个质疑,前者是承接上文的质疑,后者是开启下文的质疑。2.多种角度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质疑。例如,提问:如果不是采用这样的细节描写,还会有这样打动读者的表达效果吗?这个质疑就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从反面提出的。

望月课文 篇二

【关键词】修辞;想象;拓展;读写通道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我再甲板上赏月之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本课,不仅有关于“月”的环境描写,有音韵舒缓的“月”的诗歌,更有天马行空的“月”的想象。如此周全,如此雅致,堪称 “月”的主题习作典范,有如此佳作在前,第七单元之后的习作安排也就顺理成章了。

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汲取营养落笔成“月”,《望月》及其同步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的《月夜》《海上升明月》等佳作共同建构起“月”主题习作的读写通道。

一、修辞――建构“月”之美

教学片断:

师:默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作者是如何描绘这诗意的月色,结合相关的语句做批注。

生:我觉得“安详”这个词也能够给我轻柔的感觉,并且它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师:此时的月化成一个鲜活的人物站在咱们面前。你觉得她会是谁?

生:她像一位慈祥温和的母亲。

生:她像一位美丽动人的少女。

……

师: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在课前的习作片段也用上修辞描写月景,读读看你有什么想说的?

“湖水在月光的掩映,显得更加荡漾,泛起涟漪如一位美少女,因为时间的推移,脸上多了一份皱纹。”(蔡昊)

生: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写得楚楚动人。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这段描写我觉得美中不足。“脸上多了一份皱纹”可以改一改。前面说月光美得像一位少女,后面又长出了皱纹,前后矛盾。

生:我觉得前面的句子也可以改改“……泛起涟漪如一位美少女,一阵微风吹过,少女的脸上泛起了丝丝笑意。”

师:能不能让这风如少女般柔和?

生:“一阵微风拂过,少女的脸上泛起了丝丝笑意。”

……

建构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片段中的修辞正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独特感受通过语言媒介的直接表达。

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于各年段修辞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我发现,修辞尤其是最为大众所熟悉的比喻、拟人,孩子们从低段的写话训练,直至高段的写作运用,学习周期很长、使用频率很高,但成长却相对缓慢。以“用上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为例。低段的孩子会这样造句“天上的月亮真像一面大镜子。”再看看课文,到高年段,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不仅仅是描摹物象,更多了一份情致。如《望月》第二小节中的这两个句子“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这里不仅仅把月亮进行了拟人化,更让我们在拟人化的句子里感受到了月亮一种从容自如,也正如赏月的我那时的心境。

二、想象――建构“月”之奇

1.教学片断

师:月色让我着迷,更唤醒了与我一同旅行的小外甥,我们一起对诗,一起幻想,在小外甥看来月亮是这样的――

PPT出示:“(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我们也正是爱想象,爱幻想的年龄。(出示各种月亮图片)在你的心中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静静的想一想。

生:月亮如一面圆圆的镜子悬在天空,望着月亮我隐隐约约看到了嫦娥动人的舞姿。

师:你联想到学过神话故事。

生:我仿佛看到我的未来。

师:这是一种憧憬。未来的你在干什么?接着想。

生:(迟疑,面露难色)

师:有个成语叫蟾宫折桂,谁听过?

生:我知道蟾宫在古代就是指的月宫,折桂就是说得到冠军、金榜题名。

2.建构思考

2011版新课标中关于写作教学指出“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对于高年段的习作目标更是提出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要求。可见,想象在孩子的作品中往往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望月》中小外甥那段充满童趣和创意的想象一样,我们的孩子应该用自己的纸笔勾勒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这样一片关于“想象”的天地,不仅仅承载着孩子最原始、最朴实的想象。这些想象更应该有丰富的外延,可能是内心的想法,可能是神话、传说,也可能是一种特定的情感。把这些融入你的想象,让想象的翅膀更加的丰满有力,这样你才能在这片天地里遨游。

三、拓展――建构“月”之妙

1.教学片断

师:打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4人小组一起研究名家眼中的月色。

(1)默读《月夜》《月迹》《海上升明月》等几篇美文,想一想作者在描写月色的时候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组长整理发言。

(3)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小组的发现。

小组1:我们组关注的是《月夜》这篇文章。月夜这篇文章只有一个人物,就是“我”。通过单个人物来写月夜可以写出它的宁静,让文章可以有很多作者独特的思考。

师:一个赏月跟咱们课文里那样,两个人聊着天赏月有什么不一样?

生:两个或者多个人,在一起会有交流讨论。

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呈现,就像课文里“我”和小外甥一起赛诗、一起幻想。

小组2:我们组还想到,关于月亮的幻想可以是一些关于思念、团圆的,也可能会想到一些挫折或者是美好的事。

师:正如苏轼的那首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2.建构思考

最近两年群文阅读在我国悄然兴起。简单看来,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借鉴群文阅读的思想,其实,在指导习作的时候,借鉴同主题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挖掘写作方法、技巧,可以帮助孩子们博取众长。

以课文为例。《望月》一文从人物来看,主要是“我”和小外甥,通过人物的对话引出赛诗和幻想两个主要情节,月亮的描写在文中集中出现在开头的第二小节,起到烘托意境的作用,让人走进文本便生出一种月的神秘感。如果仅仅以课文为例,实在是给孩子们套上了一个金箍,写作起来总会放不开手脚。因此结合《拓展阅读》中的同主题文章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孩子们在比较中发现了“月”的主题框架下,作品的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甚至是月的变化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择,书眼中之月,绘心中之情,孩子们的笔下的“月”更亮了。

参考文献:

[1]胡吉成。《修辞与言语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望月课文 篇三

一、出示明确的活动要求,引领学生自学

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抓住文本线索,提炼出能辐射全文的纲领性问题,引领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度审视文本。整堂课的活动要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落脚点准,能够引领学生紧紧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细细揣摩,在心灵碰撞中感受文本要义,领会文本内涵。

如教学《望月》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赏江中月,感受月夜之美好

1.轻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品味,画下令你心动的词句,可在相应的词句旁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品诗中月,体验月诗之内涵

1.读课文3-13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读一读,体会诗人借明月来表达的情感,并尝试把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2.你眼中的小外甥是个怎样的男孩?

3.小组内分角色对诗。

活动三:读幻想中的月,享受月儿之有趣

1.默读14-19自然段,用“■”画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想想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会使我惊讶。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三个活动的设计都紧扣文本结构特点和本课“让学生在课文中感悟到月夜之美”的学习目标。每个活动都是从学生的自读感悟开始,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拓展,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认识的升华。学生的展示、教师的引领穿插于课堂教学法中。可以说,本课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和安排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课堂的有效活动中得以提升。

二、以朗读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读中感悟

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获得独特而深刻的阅读体验。而在活动导学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再范读,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也不敢太多,生怕过多的点拨、评价会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试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了教师富有感染力的优美语言示范,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升?

因此,在《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让朗读贯穿全文。在教学活动一时,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仅用了四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得美轮美奂,学生们都被这美好的月色所吸引了。所以,在学生交流感受后,我就请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齐读这一节,让学生真正感受月夜的美好。在活动二中,我扣住涉月诗句,采用表演法,让学生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聪明的小外甥,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沉醉的不仅仅是月光,而是中国的月文化。同时,我让学生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让小外甥积累了那么多有关月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让他沉醉。

声情并茂地朗读是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外显。读进去,读明白,学生才会有各自独特的体验。所以,活动导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仍应是书声琅琅的。

三、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实现“双基”的落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基础性,决定了活动导学下的语文课堂必须牢牢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教学活动三时,我先采用朗读法,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让学生通过读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的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然后,我又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小外甥聪明活泼,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月光让作者产生幻想,也让我们产生幻想。今天我们在这里望月,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参与到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中,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望月课文 篇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56-02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一、复习导入,在整体把握中向往望月之乐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望月》,一起读课题。(多媒体出示:江月图)

(师引导概括课文结构: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设计理念】精炼概括,明快导入,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望月之景的赏读学习中。

二、细读文本,在交流品味中感受望月之乐

1.精品细读,感受“眼中月”的静谧之美

(1)品读学习“眼中月”(点击出示第2自然段)。

(2)这里的”镀“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你觉得用哪个词比较好?为什么?(师生交流)

(3)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读这段文字:天上月,水中影。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入到了――江面、水中,这就是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这就是“江――中――月”。(生配乐品读)

师: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属于你的独特的月光。(生齐读)

(4)品析写法:

师:你认为这江中月写得好在哪?这段话中,作者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设计理念】美好的景物我们很容易看得见,但是要把所见到的美好景物栩栩如生地描述下来,让读者如入其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细品慢悟,在品析中体会写法。

2.师生吟诵,感悟“诗中月”的意境之美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诗中月(出示文中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联想到了什么?(师生交流)

师:同是一轮月亮,但是每个人望月时由于心情不同,感受不同,体会也不一样。想象这时候也有清幽的月光,我们也来比赛背有月亮的诗,好吗?你们当小外甥,我来当舅舅。

(师生吟诵书中的诗句,接着对诵描写月亮的诗)

【设计理念】游戏性的教学最符合儿童的天性。师生合作诵读古诗,童趣在诗情画意中流淌,在接力诵读中形成心灵的对接,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

3.走进想象,感受“心中月”的创造之美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5至第18自然段,走近小外甥的“心中月”,感受小外甥的机灵、聪明、爱幻想。

师(出示文段):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绘声绘色”,将上述一段话变成一首有趣的童诗,并相机出示:

(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师:小外甥的诗多有趣啊,从中你可以体会到小外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1:月亮把我叫醒了,多么奇特的想象。

生2:胆子不小,主动向“我”挑战。

生3:他的比喻使我惊讶。

【设计理念】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外甥的想象之中,进一步体会望月带来的诗情画意之乐、灵动神奇之美。

三、联系生活,在放飞想象中延续望月之乐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一写。

师:和小外甥一样,月亮在我们的眼里是有趣、多变的,而在作家的眼里却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落在人的眼睛里就不一样呢?

师(归纳):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心中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板书)

【设计理念】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小外甥的想象感染并照亮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在童心纵情飞扬的同时也获得一种精神的提升。

四、课后作业布置,在多维思考中感受月亮之美

【必做题】

由班长组织举办一次“月亮诗会”,评选出我们班的“月亮诗王”。

【选做题】

1.多渠道寻找资料,了解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

2.观赏月亮,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片段佳句。

望月课文 篇五

一、抓好新课预习环节

在教师授课之前,学生必须做好新课的预习,没有预习是不行的。预习是课堂的预热阶段,没有预习,高效课堂是不可能实现的。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应由原来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首先,教师要在学习前一天将预习提纲发给学生,给学生设立好预习的目标,并且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方法:一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人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如,在教学《望月》这篇课文前,我布置学生根据上面的方法预习课文,学生在认真预习的情况下,读正确生字词的读音,读通顺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用符号标出自己疑惑的地方等。这样,在教学中就能轻松、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用心预设,构建诗意课堂

在进行《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同时充分利用教师自身诗意语言风格的教学特色,努力构建一个诗意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脉络――“我”眼中之月,诗人眼中之月与小外甥眼中那充满奇妙幻想之月。教学“我”眼中之月时,重在朗读、感悟文中语言的美,在读中渗透品词的训练,体会月的安详、月的恬静、月的灵动……教学诗人眼中的月,重在积累与吟诵,从一首首嵌着明月的诗句中感悟出月亮在诗人眼中充满着丰富的情思,体会月光中蕴育着诗人的惆怅之感、诗人的身世之叹、诗人的爱慕之情……沐浴在《春江花月夜》幽雅、古朴的曲调中,师生共同有感情的吟诵有月的诗,不只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也创设了月下对诗的意境,用诗与音乐滋润着课堂,滋润学生的心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品读“忍不住”、“偷偷的”等多情而富有意趣的词,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可爱和他那丰富奇妙的幻想。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诗的韵味,感悟出课文那充满诗意的文字美,同时也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想象自己眼中的月像什么?从而进行月的儿童诗创作。最后,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眼中会不一样呢?”认识到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有一轮什么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心中的月。

三、探究新知,让课堂更精彩

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要不失时机地创境设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始终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锻炼,获得提高。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质疑中学习。二是巧设疑问,激发联想。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

1. 质疑问难,激趣读文。《望月》一课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见到‘望月’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同时质疑:“这篇课文作者欣赏月亮而想到什么?”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地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跃,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及时发现学生课堂阅读的认知冲突,并创设相应的阅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阅读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情感的帮助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

2. 品读课文,讨论解疑。在学生汇报交流中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深度时,老师要适时指导,帮学生把理解引向深入,点在要害处,引在关键时,让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情绪中自主合作学习,阅读的兴趣就会更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教授《望月》一课时,在品读体悟中感受“我”眼中月亮的安详,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月亮的多情,在迁移想象中放飞小外甥幻想中月的奇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此外,通过诗句积累、品析研读重点词句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由“感”而“悟”,由“悟”到“读”,到“背”。

四、课外拓展,延伸教学

同一阅读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活读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课文、作者或别人的言谈中产生自己的想法,或对阅读的内容给予合理的补充和扩展或大胆地设想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本着“预习先行,展示为主,少讲多练”的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难度适宜,题量适中,题型具有代表性。在进行《望月》课堂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观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一段话。

最新范文

改变一生范文通用8篇11-12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优秀5篇】11-12

暑期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优秀10篇】11-12

红酒网络营销范文最新7篇11-12

美德少年先进事迹材料4篇11-12

入侵检测论文范文(优秀5篇)11-12

晚上一个人下班回家的说说经典3篇11-12

幼儿园家长会心得【最新10篇】11-12

今年第一场雪的朋友圈文案(精彩10篇)11-12

十二月文案正能量短句精选句子7篇11-12

149 2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