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儿童故事(4篇)

2023-07-24 11:48:17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书包范文小编精心为朋友们整理了对牛弹琴儿童故事(4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原文 篇一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对牛弹琴儿童故事 篇二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公明仪

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以为孺子可教,将毕生钟爱之琴馈赠于他。

对牛弹琴儿童故事 篇三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对牛弹琴的文言文

出处:南朝·梁·僧祜《弘明集》:“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释义: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子的琴曲,牛依然如故,埋头吃草。并非牛没听见,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啊!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

这则寓言说明,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

哲理故事:对牛弹琴 篇四

战国时期,有一个大音乐家名叫公明仪,弹得一手好琴,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琴不离身,闲下来时,弹奏一曲,便觉得心神舒畅。有一天,他独自一个人在郊外散步。他走着走着,看见一头牛在那里吃草。他觉得这头牛很寂寞,他就开口对牛说道:“老黄牛啊老黄牛,你真可怜啊,一个人在这里,也没人理你,不过,你不用怕,我给你弹一首曲子,给你解解闷儿,

于是他就放下琴,先弹了一支《清角之操》。牛只是低着头只管吃草,一点也不理会。公明仪失败了,他想了想明白了:那支曲调太高深了,不是牛听不到琴声,而是琴声不适合它的耳朵啊!于是他又另外弹了几支曲调,一会儿好像蚊子嗡嗡地叫,一会儿又好像小牛哞哞地叫。这样一弹,那头牛就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草也不吃了,回转身子踱着小步,慢慢地走来,留心地倾听。

【大道理】: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的放矢,看清对象,这样才能收到效果。

最新范文

血糖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优秀5篇)07-24

中标通知书通用3篇07-24

描写秋天的文案【3篇】07-24

worst的用法和短语例句【经典3篇】07-24

消防宣传标语条幅(优秀5篇)07-24

古文祭文范文精选9篇07-24

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3篇)07-24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剧情解析【4篇】07-24

千里送鹅毛的礼仪故事_中国寓言故事(通07-24

科技创新征文500(优秀9篇)07-24

149 1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