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通用6篇

2024-02-15 10:01:19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找到的思想品德教学案例通用6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篇一

关键词:案例教学;精选案例;呈现时间;小组讨论

一、精心选择政治案例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全面、深入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案例教学法。在选择案例时,老师应该坚持导向性、实际性、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原则。在选取案例时,老师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有效案例,也可以使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案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自己编写案例。

二、案例呈现的恰当时机

在初中思想品德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老师必须有意识地将案例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准确把握案例呈现的时机,而这个时机既可以是某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是课程讲解完之后,这就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控,找准合适的时间点,这样才能利用案例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从而充分发挥案例的实际作用。呈现案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讲解故事、下发纸质资料、多媒体展示丰富的游戏过程,如:辩论、小品等。

三、小组学习讨论模式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小组讨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老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讨论环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老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呈现的案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案例的重难点,最后就是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重难点部分进行讨论和探究。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可以从精心选择政治案例、把握案例呈现的时机以及小组讨论这三种形式来展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案例实施教学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思考、探究问题,提升综合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篇二

这些不合理体现在某些老师不能充分地分析一个案例所体现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在思想品德课当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频率比较低,有些老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当中也没有针对性,在一些比较简单的理论知识方面过多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就显得没有必要,而在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方面,却没有运用案例教学法,这就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方面的理论知识了,思想品德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必须予以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此外,有些教师所应用的案例和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关性并不强,如果强行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案例相联系,就会显得太过牵强,学生就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只会增加学生的疑惑,不利于学生正确自主地思考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改变不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固然可以保证教学量,但是却不能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不思考则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如果仅仅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就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这就不利于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学习能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思考不出问题的答案,因为平常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一旦没有老师的指导,便难以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正确答案。这是思想品德课当中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思想品德老师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更多地让学生来分析案例,增加学生思考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

2.有很多思想品德老师没有教会学生案例分析的正确方法。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要讲究方法的,案例教学法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探究,老师不仅要自己掌握案例教学法,而且还要将这种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问题在于,有很多老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法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分析案例的过程当中也只注重表面的理论知识,没有深入的研究。在案例教学的方法方面,没有将自己掌握的案例分析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盲目性,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三、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1.适当应用案例。任课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授课过程中,要应用一定的案例,而这些案例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应当与书本上的知识相挂钩、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选取这些案例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时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代表性的案例,并让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心,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才能被学生融会贯通地使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当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案例产生兴趣之后,必定会对此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时,就会在书本上寻找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在此时,教师便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条理的罗列出来,以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如果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教师就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这便是理论知识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时机,通过这种形式的讲解,学生不会对理论知识产生任何抵触情绪。当学生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最后将问题反馈给老师进行解决。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已学过的知识或者预习得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案例,因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当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耐心的给学生解答,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得讨论活动能够继续进行。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篇三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法 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法律知识内容的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选用,这就给“案例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以文本、图像、视频或其他方式被展现。教师利用案例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1.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又称目的性原则,是指举例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必须是为实现预期目的所必需的。案例的选取上要精练贴切,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这样就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不恰当地堆砌大量的事例,既会使事例淹没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把握不了主要的内容,也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的任务。

2.现实性原则

案例要选自现实生活。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社会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学校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作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因此选择案例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和指导作用。

3.典型性原则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规律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力求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的多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多种现象。这样,教师所讲的内容更集中,更突出,给学生以更深的印象。

4.精确性原则

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能胡编乱造。在讲法律常识时,引用的案例应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以及此案引自何处,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的精选使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而对案例的探究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可分三步进行操作:

1.呈现与阅读分析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分析案例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替代教师,先对案例情境娓娓道来,然后再由学生主持人提出问题。让学生扮演角色,形式新颖而生动,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对案情的理解。角色的扮演还可以通过情景小品表演、现身说法等方式实现。

(2)图片视频展示法

采用漫画图片的形式来呈现案例,然后由学生“看图说法”,描述、分析图片所呈现的具体案情,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目标知识。学生通过发挥想象描述图片所展示的案件场景进行归纳,这种方式同样别致有效、引人入胜。除了漫画外,还可以选择照片、动画、影片剪辑、新闻视频等。

2.集体讨论与适时引导

在掌握学生分析案例活动的全面进展的基础上,先请较好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走上讲台,作为全班交流的引玉之“砖”。接着请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1)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

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等。

(2)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3)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讨论

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

(4)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外,还要熟悉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此外,还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讨论如何开展?时间如何安排?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对课堂讨论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预测。

3.教师总结归纳反思

教师可以当堂作全面总结,还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写调查报告、写辩护辞、写课后感悟等方式,要求学生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篇四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想品德;创新精神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都是以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案例教学法因其开放性、探究性特点,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运用,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键。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再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很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总的来说,案例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征:

1.案例是陈述性的

案例就是情景再现,它应该是故事性的,是一个情节的具体描述,较少包含分析与解释性文字。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一道练习,一段材料,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它们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案例。

2.案例的内容因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大相径庭

案例的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但都可以反映最基本道理,为多角度分析提供可能。

3.从来源上看,案例是经验性的,是在广泛吸收原始素材的基础上选编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表达的一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与单纯的讲课相对立的。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已融化为自己内在的素质,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案例教学的讨论阶段,教师就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在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的同时,鼓励学生给出更多的方法。通过学生思想的,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由于是自己经过反复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因而不仅记得牢,而且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学有所用。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增强其沟通与合作技巧

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各种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得出自己的最佳结论,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案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如能力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要能针对某一情境作出自己的判断,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例如,在九年级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对奉献的理解,以小品的方式模拟一个邻里纠纷的故事场景,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方案,并集体分析每个方案的可行性。

(2)案例的选择中,所选案例必须真实

来自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尽可能的来源于实际并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如还是在九年级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由于其真实性和丛飞的榜样作用,所以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被丛飞的事迹所感动,并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奉献精神,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3)案例必须精选

要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来筛选案例,要保证从实际中来并最终到实际中去。

2.案例的运用

一切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都在于运用到实际中去,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自己成长。

(1)案例引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通过情景的模拟,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并最终从案例中获取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鼓励学生寻找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2)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而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沿着案例发展的方向,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最终结论。在讨论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偏离主题,教师可以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另外,整个讨论过程必须是在宽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地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3)得出结论

这一阶段从案例讨论中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先做总结性发言,然后由教师来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分析整个案例教学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总之,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这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在品德课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篇五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教学优势 实施程序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据笔者精确统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初一到初三的5本教材111个框题中,各种案例总计366个,平均一个框题3个左右,按照教材的常规教学,案例教学的时间要占课堂教学的60%以上。因此,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也就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这就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来。

其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以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输各种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合作。这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互相交流,也使群体潜力得到开发。

二、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做好案例的选择、教法的设计与教学的实施,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初二教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中“同学之间起外号”的案例为例,简要分析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小立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而他的同学却说:“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请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1.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

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是正确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本案例的设计,一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究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他人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名誉权;二是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将心比心,感受名誉权受到侵害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并了解身边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行为,认识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遵守法律和道德高尚的人,做受同学欢迎和喜爱的人。

2.案例教学的操作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实现案例设计意图的唯一途径。笔者将本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步,设置情境,进入情境。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情况,明确活动要求,进入角色,或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给他人起外号的小故事。

第二步,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站在小立的立场上,感受人格受到侮辱所产生的情绪,以及考虑如果自己是小立会通过什么办法摆脱苦恼。

第三步,你说我说,交流讨论。让学生就小立同学的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外号有褒贬之分,褒义外号是赞许,也不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贬义外号则会伤他人自尊,侵犯他人名誉权。小立长得矮胖,给他起外号叫“武大郎”,是讽刺、嘲笑、挖苦他身材矮小,是对他的侮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为小立起贬义外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第四步,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第二个问题,边讨论边填表。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侮辱,如讽刺、谩骂、挖苦等;二是诽谤,如无中生有、造谣中伤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相互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填写。找出这些行为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受害人着想,通过体验来感悟尊重他人名誉权的重要性,体会法律保护名誉权的必要性。

第五步,分析后果,行为指引。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分析侵害他们名誉权的后果,认识给被侵权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要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也会给侵权人带来谴责、惩罚,即对侵权人也没有好处。在学生完整填写表格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能做出不尊重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加讨论的质量,即是否把平时学到的理论同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的水平如何,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否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等。

第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看使用的案例是否激发了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是否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和技能,是否促进了学生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是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等等。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教材既有案例和补充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由于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生动而贴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资料作为补充案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第二,处理好讲授法和讨论法的关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说明基本理论,简明扼要,节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交叉使用两种方法,切不可始终使用单一的方法。

第三,处理好案例活动“放”与“收”的关系。教材中的许多案例涉及内容多,发散起来延伸面广。对于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地予以扩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有益。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容易跑题,其操作过程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过度开放容易造成既达不到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局面。因此,案例教学中要在时间总量上有所控制,处理好探究活动中“放”与“收”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篇六

现代教学过程是情境化、信息化、生活化的动态开放系统。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按照学生的生活进行涵盖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主题设计,它的开放性、人文性、时代性以及生活性的特点决定着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时事热点和社会热门话题为有效教学的切入点。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充分挖掘知识点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有效整合课程资源,运用现实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性情境,并有效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健康成长。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要注意的问题

选择案例要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选用案例与知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真实性和典型性

选择的案例应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唯有真实,才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这样的案例就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将来走向社会真正面临的实际情况或问题,它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使学生心悦诚服,进而发展为讨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选用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集中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教材的核心内容,从而促使学生感知和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一课时,笔者就引用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这一重要的视频,选用“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刚”的典型案例,介绍翟志刚的成长经历:因贫困差点辍学;两次入选“神五”“神六”梯队,又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面对挫折,翟志刚曾这样表白:“如果‘神七’还是擦肩而过,我还是要继续努力。”让学生讨论翟志刚在成长过程中都遭遇了哪些挫折?他是怎样面对的?组织学生探究:案例中体现出翟志刚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翟志刚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懂得了:在人生道路上要树立理想,不能向困难和挫折低头,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创新热情;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从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确立努力的方向。

2.注重时效性和贴近性

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产生新鲜感,才更具有亲切性和可学性。引用的材料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的。最好是就地取材,可以采用本地发生的案例,离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符合其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比如在初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第一节《诚信是金》新课导入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案例的:班上一个同学向某同学借了20元钱,说好了第二天还的。可是第二天他把这事忘了,过了一个星期才想起来。这时,这个同学发现,借钱给他的同学一直没提还钱的事,很可能已经把这事给忘了。请问,这个同学应不应该主动还钱给别人?还是假装自己也忘记了,要是同学不提起就不还了,自己还可以占点便宜。这样的事例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甚至不少学生还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会想,别人没有向这位同学讨还20元钱,更多的可能性不是忘了,而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说,其实心里对借钱不还的同学是相当不满的。借钱不还的同学如果因为别人没有直说就不还钱,可能会在金钱方面占一点小便宜,但是人格上的损失就难以弥补。失去了好朋友的信赖,失去了人品上的好口碑,这完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使学生感到遵守诚信的道理就在身边,它并不是虚无空泛的,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趣味性和启发性

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性和理论原则性强,比较单调枯燥,因此所举的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教师应通过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真正做到以案说理、以理析案。

4.注重方向性和激励性

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案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

二、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呈现案例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学形式应多样化,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采用灵活多样、恰当的方式把案例呈现出来。常用的方法有:以文字材料的方式呈现案例,供学生阅读分析;教师口头描述案例,让学生记录、思考;师生表演、模拟案例,直观生动再现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录音、视频展示案例等等。

2.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探究问题

要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在引用相应的案例后,必须围绕案例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达到例、疑、理的有机统一。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体现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有让学生充分去研究问题的广大空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次、梯度学生的学习实际,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学习、分析和讨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导航者的功能,把握调控好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的参与面广,要实现整个教学过程活而不乱,为此教师就要做好一个导航者的角色,直接控制课堂教学的进度、节奏,发挥出引领、导向、全盘把控的作用。特别是进行到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讨论时,教师必须把握好整个课堂。如要有时间观念,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分配好时间,把握好讨论的时间和进度;同时要注意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的讨论不能偏离主题,及时地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拉回到问题的核心,避免偏离课堂教学的轨道,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4.教师对案例讨论的点评与总结要公正到位,避免有失偏颇

最新范文

次贷危机案例(精选3篇)02-17

网络营销案例(精选3篇)02-15

案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优秀7篇02-14

中小学德育教育案例(最新6篇)02-14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优秀2篇02-13

初中物理教育案例优秀5篇02-12

产品设计案例优秀4篇02-11

公园景观设计案例【优秀9篇】02-11

安全事故案例心得体会(优秀6篇)02-10

教育教学案例范文(推荐【优秀7篇】02-09

148 316601